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多维视角,共探铁道兵精神 | 杨立刚、何家坤、李知发深度访谈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一、杨立刚:诠释精神内核与时代传承
 
         7月6日,在武当山镇访谈中,杨立刚老师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概括铁道兵精神本质。他指出,这一精神内核与人民军队传统一脉相承,即便在物资匮乏年代,战士们仍以血肉之躯劈开山峦、架起桥梁,让铁路如钢铁巨龙般贯穿国土。
面对当代青年,他寄语:"在优渥条件下更应锤炼本领,以严格自律履行社会责任与家庭使命,让精神火炬代代相传。"
 
图为团队成员向杨立刚老师采访铁道兵相关话题(图片来源:宣发部)

二、李知发:战火与建设中的生死考验
 

         7月7日的访谈中,曾参与援越抗美战争的李知发展示了铁道兵精神的铁血注脚。1968年入伍时,他与战友写下一式三份遗书,在云南边境用餐时更怀着"能否回国再吃饭"的沉重心情。其回忆中,1967年保安部队遭敌机轰炸致25人牺牲的细节,让战火岁月的牺牲精神跃然眼前。
在湘渝铁路建设中,他亲历的工伤不下火线、隧道塌方前紧急撤离40余人等事件,成为"重伤不叫苦,轻伤不下火线"的生动注脚。这条全长915.8公里的铁路,凝聚着81万军民十年奋战的心血,每两公里便烙印着3名战士的生命代价。
 
图为团队成员和李知发老先生的合影(图片来源:宣发部)

三、何家坤,何正福:"铁二代"的历史叙事与文化传承
 

         同为7月7日的访谈中,"铁二代"何家坤和何正福老先生以家族记忆串联铁道兵筑路史。何家坤老先生披露,其父参与的贵昆线是铁道兵建设的重要节点,而真正由部队全权主导的首条铁路为礼赞铁路。从抗美援朝归来投身国内建设,到解放战争时期修复被炸毁铁路,铁道兵的足迹始终与国家命脉相连。
作为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何家坤创作《铁道兵颂》并整理姚处长等亲历者的微观叙事,以"每两公里3人牺牲"的悲壮数据,揭示险峻路段战士们以血肉之躯开路的历史真相。他正以创作、宣讲等方式,让这份热血精神在新时代持续回响。
 
图为团队成员和何正福,何家坤老先生的合影(图片来源:宣发部)

          三位受访者的讲述,勾勒出铁道兵以血肉铸就钢铁动脉的壮阔图景。从开山凿隧的夯机轰鸣,到钢轨延伸的豪迈长歌,"两不怕"精神始终是贯穿其中的精神脊梁。在新中国交通建设史上,这支队伍用热血书写的不仅是铁路里程,更是一个民族在艰难岁月中挺起的精神脊梁,其回响仍在激励当代人在各领域攻坚克难、勇担使命。
作者:王嘉雯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铁脉薪传实践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理论宣讲怎样更“对味”?湖师学子走进基层找答案
  • 铁脉铸魂照初心 薪火相传续华章——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实践团队探访老营革命烈士陵园
  • 多维视角,共探铁道兵精神 | 杨立刚、何家坤、李知发深度访谈纪实
  • 走进桥隧观实战 开放共享启新篇——电信学院桥下空间实践队赴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探寻铁路交汇点:见证交通脉络,感悟历史意义
  • 豫北医学院赴平原示范区凤湖景区急救宣讲团
  • 追寻历史印记,传承民族精神——记6月30日暑期社会实践团探访宁波红色遗址
  • 山建大丹心织梦青年团:非遗传承进社区 温情陪伴暖夕阳
  • 智慧助老e路,安全护老同行(二)
  • 智慧助老e路,安全护老同行(二)
  • 7月10日,笔者走访退伍军人娄天民,在共同翻阅战友聚会合影相册的过程中,回溯了他15年野战部队生涯中的峥嵘过往,包括参与抗洪救灾等
  • 社会实践 2025-07-10
  • 智慧助老e路,安全护老同行(一)
  • 智慧助老e路,安全护老同行(一)
  • 为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守护其使用智能设备的安全,开展 “智慧助老e路,安全护老同行” 实践活动。通过教学智能手机操作、普及网
  • 社会实践 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