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泰安:探寻6907工程历史,传承艰苦奋斗精神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运用红色资源,开展革命传统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指示,“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于7月14日赴泰山深处的工业史诗--6907工程开展红色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研读长篇纪实文学《高山脚下》、聆听建设者故事等形式,探寻那段艰苦卓绝又充满激情的岁月。
一、初至遗址:解析智慧,感悟匠心
    7月14日上午,实践团抵达中国石化山东泰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6907工程项目专班侯晓林主任率先接待实践团,表示十分高兴实践团能够对6907工程这段古老的历史、沉睡的回忆感兴趣,随后,侯主任与实践团成员畅谈,详解工程的技术密码,解析工程背后的匠心。“没有大型设备,建设者靠人力拼接直径40米的穹顶,而焊接误差仅3毫米。”这座占地700亩的工程,历时4年4个月零4天建成,“靠山隐蔽、平站结合”的设计理念更是李先念副总理为工程建设提出的指示精神。侯主任的讲述,让大家透过图纸与史料,真切感受到“工匠精神”在艰苦环境中的千钧重量。紧接着侯主任并给实践团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鼓励实践团能够讲好6907工程的故事,传承好6907的精神。此次活动会让管理人员王尧全程跟随实践团成员工作,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希望大家学有所成。
二、聆听往事:重温岁月,传承精神
    泰安6907工程初期建设者汪大牛老师以亲历者视角还原工地岁月:“通讯靠吼、取暖靠抖,却没人退缩,执着地为留岗在高粱地绝食三日的工程建设同志,他们建的是‘地下工业粮仓’,护的是万家安宁。”朴实话语中,艰苦奋斗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份融入血脉的担当。汪主任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红色精神传承的深切期望并向我们殷切嘱托:唯有铭记过往的艰辛与坚守,将这份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才能让攻坚克难、为国奉献的精神火种永不熄灭。
三、深探工程:共读史料,触摸初心
    “高山脚下油龙起,惟实励新启新章”,紧接着,6907工程项目专班刘新女士接待实践团成员,向大家展示《高山脚下》这本书。泛黄的书页里,“白天扛钢筋、夜晚研图纸”的建设日常与“半间破屋当婚房,红宝书前结连理”的场景跃然眼前。“父亲说,6907不是冰冷的数字,是千名建设者用热血焐热的丰碑。”作为《高山脚下》作者刘长厚之女,刘女士结合父亲十年三易其稿、“在建筑队记工单背面撰写手稿”的经历,讲述了作品背后的初心——铭记每寸混凝土中流淌的汗水,坚守6907工程崇高的信仰。
四、临别赠书:薪火相传,延续使命
    最后,刘新老师郑重取出仅存的《高山脚下》,将其赠予实践团。这本承载着建设岁月记忆的书籍,封面已显斑驳,内页留存着历代守护者的批注痕迹,字里行间凝结着老一辈建设者的热血与奉献。“希望你们带着这本书,让更多青年了解这段攻坚克难的历史。”刘老师的话语恳切有力,“书中记录的不仅是工程建设的历程,更是一代人为国家发展拼搏的精神密码。”实践团队长张舒涵双手接过书籍,书页间夹带的半片泛黄的工程图纸残角随之显露,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这一赠一接之间,不仅完成了一本图书的传递,更实现了一份精神使命的交接,为青年群体接续传承奋斗精神注入了深刻的历史养分。
    在泰山臂膀的依偎中,6907的“乳名”犹在耳畔,利民的使命传承至今。日居月诸,精神永存,这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意识到,青年应当主动接过历史的红色接力棒——既要努力践行教育理念、肩负教育使命,更要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唯有如此,才能让新一代学生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才能共忆那一抹红色峥嵘,再延那一份精神长流,让红色基因得以真正薪火相传。
作者:李颖能 吕明欣    来源:“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非遗新青年】当青春邂逅红安大布:一场跨越千年的纺织对话——武汉晴川学院“将星启航”暑
  • 红船启航地的历史革命传承——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的红色历史观察
  • 探寻千年绿脉,守护乡愁印记
  • 探寻千年绿脉,守护乡愁印记
  • 2025年7月12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青年担当与实践精神,浙江农林大学“故园青衿,乡愁绿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 社会实践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