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3日,东南大学新生学院 “菏脉新声实践团” 奔赴山东菏泽,沿着堌堆、陵邑与古城的历史轨迹,开启了一场深度解码千年文明的实践之旅。实践团成员们以脚步为尺丈量历史,用手中镜头记录古迹,在砖石草木间深入探寻文化密码,亲身感受菏泽大地上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文明脉络。
陶火千年焙文明,堌堆深处藏光阴 “一踏入安邱堌堆,红墙、古碑与香炉瞬间就将人拽回千年前的时光。”实践队员杨晨曦站在遗址入口,望着‘国泰民安’的匾额,不禁感慨万千。 这座位于牡丹区马岭岗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鲁西南地区新石器至商周时期极为重要的遗址。在这里出土的蛋壳黑陶、卜骨等珍贵文物,正默默诉说着远古先民们的无穷智慧。
实践团成员沿着砖石铺就的小径前行,一块写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安邱堌堆遗址” 的标识牌格外醒目。一旁的宣传栏内,从遗址的年代跨度到历次考古重大发现,文字与图片相互映衬,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清晰地铺陈出这片土地过往的岁月变迁。行至遗址深处,几通石碑静静伫立在杂草之中,有的碑首精雕着栩栩如生的龙纹,有的则布满青苔。队员们仔细辨认着碑文,上面记载着曾经的祭祀活动与遗址的历史变迁。 他们蹲下身,轻轻拨开缠绕的杂草,当指尖触碰石碑的刹那,仿佛真切地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
在安邱堌堆遗址,队员们还遇到了当地的文物讲解员张老师。张老师从事文物讲解工作多年,对安邱堌堆遗址的每一处细节都了如指掌。他热情地为队员们讲解道:“安邱堌堆遗址历经多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为研究鲁西南地区的古代文明提供了重要线索。比如,我们发现的蛋壳黑陶,其制作工艺精湛,代表了当时极高的制陶水平。还有那些卜骨,上面的刻痕可能与古人的占卜活动有关,反映了他们的精神信仰。” 队员们围在张老师身边,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张老师进行深入探讨。

图为安邱堌堆遗址部分古碑。孟霄 供图
古柏碑刻藏德韵,尧陵深处话文明 “姚墟遗址” 石碑前,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远古的动人故事。实践团成员们整齐地驻足凝视,石碑上红漆题字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清晰可辨,底座香炉里似乎还残留着丝丝余温。周边古柏郁郁葱葱、苍劲挺拔,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这里便是尧陵遗址,2013 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桑梓 尧舜故里” 的标识将此地与华夏文明的源头紧密相连。
在 “帝尧陵” 石碑旁,高大巍峨的尧帝雕像衣袂飘飘,尽显一代贤君的不凡气度。献殿前的石柱上,“元祐三年” 的题记依旧清晰可见,柱础的雕刻风格与曲阜孔庙同期建筑如出一辙,彰显出深厚的历史渊源。
“课本里遥不可及的尧帝传说,在这里变成了可以真实触摸的历史。” 实践队员徐浩楠说,“古柏、石碑、古井,每一样都在生动讲述着德政文化的故事。”
为了更深入了解尧陵遗址背后的文化内涵,实践团成员们还拜访了当地的文化学者李先生。李先生长期致力于研究菏泽地区的历史文化,对尧陵遗址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告诉队员们:“尧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推行的德政理念影响深远。尧陵遗址不仅是对尧帝的一种纪念,更是传承和弘扬德政文化的重要载体。从遗址的布局、建筑风格以及出土文物等方面,都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在与李先生的交流中,队员们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对尧陵遗址的认识也更加深刻。

图为尧陵遗址尧帝像。杨晨曦 供图
古城街巷藏记忆,古今交融焕新颜 “大家看,这街道的布局是不是特别像棋盘?明代范希正知州规划的‘内方外圆’格局,即便到了现在,依然脉络清晰。” 站在曹州古城的隅首处,实践队员孟霄指着纵横交错的街巷,向大家介绍道。这座北魏至金时期被称为乘氏古城的老城,在明正统十一年定下了规制:方形城池边长 3 华里,外围由圆形护城河环绕。清代时,城内有 32 条东西巷、26 条南北巷,到了民国时期,街巷数量发展成了 72 条,其脉络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如今的曹州古城里,历史与现代正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却又生动精彩的对话。慎思园里的 “甘棠遗爱” 坊静静诉说着范希正的卓著功绩;高达 56 米的永安塔,七层八角,已然成为古城的全新地标。队员们漫步在鼓楼南街的青石板路上,店铺的幌子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散发着浓郁的市井气息。改造后的 “1446 街区” 里,传统手工艺品店与现代咖啡馆比邻而居,烟火气与时尚感完美融合。队员们坐在水边,只见永安塔的影子倒映在碧波之中,远处现代化的建筑与古朴的古塔相互辉映,共同勾勒出一幅古今交融的美妙画面。
在曹州古城,实践团成员们还深入走访了一些当地居民。一位在古城生活了几十年的王大爷热情地邀请队员们到他家做客。王大爷指着自家院子里的老房子说:“这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我从小就在这里长大。古城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现在政府对古城进行保护和改造,既保留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又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舒适了。” 队员们与王大爷围坐在一起,听他讲述古城的往事,感受着古城居民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图为曹州古城永安塔与水景。覃勇力 供图
文脉赓续青春力,千年故事待新声 
图为菏脉新声实践团在曹州古城合影。杨亚童 供图
从安邱堌堆见证的陶火千年,到尧陵遗址传承的德政遗韵,再到曹州古城弥漫的街巷烟火,实践团的脚步踏遍了菏泽的千年文明。队员们在实践日志中认真写道:“残碑上模糊的字迹、古柏间闪烁的光影、城墙上斑驳的砖石,无一不是时光精心镌刻的密码,正静静等待着我们去用心解读。”
实践活动结束后,队员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的感悟 。“这不再是课本里枯燥的历史知识,而是能够真实触摸、倾听和感受的鲜活文明。” 杨亚童感慨地说,“堌堆里蕴含的先民智慧、尧陵里传承的德政文化、古城里洋溢的生活烟火,这些宝贵的文化财富都值得被更多人知晓。”
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把这次实地探访的精彩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菏泽的千年文脉在青春视角下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与声音。“未来,我们会充分运用文字、镜头等多种形式,将这些故事广泛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厚重历史与鲜活魅力。”(通讯员 孟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