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在甘熙故居,听一场600岁的南京“脱口秀”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2025年7月10日,东南大学"白局流芳"社会实践团一行三人走进甘熙故居,对金陵风白局曲艺团开展深度调研。通过访谈非遗传承人、观摩创新剧目、学习方言唱段,团队探索这项起源于明代的曲艺如何以现代姿态"破圈",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青年视角。
 
  (一)瓷碟敲响六百年市井记忆
  十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郭老师听到了黄玲玲老师和许茹老师的精彩演出,这让她深深迷上了南京白局。郭老师提到,南京话的独特韵味与白局艺术相结合,展现出一种非常地道的地方特色,让人感受到强烈的南京风味。白局不仅仅是艺术形式,它深深根植于南京的民间文化,是南京人精神世界的表达。对于郭老师而言,白局不仅仅是艺术的学习,更是情感的承载。他回忆起多年来在舞台上的演绎,表示每一次表演,都是对南京文化的致敬。通过他的讲述,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也感受到了他对这门艺术的热爱与坚持。
 
  (二)当白局遇上"Z世代"语
  曲艺团的张老师向整个团队展示了一部别具一格的创新剧目,这部剧目名为《网上迷》。这部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白局唱腔,来讲述一个关于网瘾少年的深刻故事。通过这种传统与现代题材的结合,张老师希望能够唤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思考。“虽然传统唱段蕴含着深厚的艺术美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的年轻人可能会听得一头雾水,难以完全理解其中的情感和韵味。”张老师在展示过程中坦率地说道。他深知,传统文化要想焕发新的活力,就必须找到与现代观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产生共鸣的方式。基于此理念,《织云记》等融入现代艺术元素的新编舞台剧诞生。这些作品保留白局核心特色,大胆创新,对表现形式和内容编排全面升级。例如,传统白局演员坐着演唱,新编舞台剧表演更灵活,演员可在舞台自由走动,使演出更具动态感与观赏性。这一转变丰富了白局表现力,让其摆脱单一表演模式。通过这种创新尝试,白局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并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与现代社会的紧密联系。这种既传承又创新的努力,无疑为白局的未来发展开辟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三)非遗传承的"人才方程式"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之中,基本上已经很难寻觅到专门从事白局表演的专业演员了。”宋老师这番话真的让我们感到十分震惊。因为仅仅凭借表演白局这种传统艺术形式,演员们根本没有办法赚取足够维持生活的报酬,所以很多还在坚持表演白局的演员,他们完全是在凭借着自己对白局的热爱而进行表演,可以说是在“为爱发电”,不计回报地投入其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曲艺团正在积极地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精心编排具有创新性的白局舞台剧,通过这种新颖的形式来吸引观众;同时也在大力推广白局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白局,希望通过这些方式推动白局表演走向职业化改革的道路。“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这条道路充满了艰难险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团队成员沈子涵在自己的实践日记中这样写道。
 
  (四)曲艺团的青春力量
  “乖乖隆地咚!”实践队员陈文翰在陈老师指导下,用南京话喊出白局经典开场,跑调的南京话引发阵阵欢笑。“要学习南京白局,最关键的是要多听多看多感受南京话。”陈老师耐心地指导着。陈文翰一边挠着头,一边努力地调整发音,反复练习着。其他队员也纷纷围过来,跟着一起学。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这小小的排练室里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白局不是非遗博物馆里的老唱片,而是流动的城市DNA。”此次实践形成的《非遗白局创新"破圈"策略报告》已提交南京市文旅局。团队还将推出"白局进高校"计划,通过方言短剧大赛、非遗直播等方式,让更多青年成为"声音传承者"。在学习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发现,虽然白局作为非遗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曲艺团里却不乏年轻的身影。这些年轻人或是因为热爱,或是出于对传承文化的责任感,纷纷投身其中。这些年轻人在传承白局的同时,也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当中。他们利用自己熟悉现代科技和流行文化的优势,尝试将白局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令这门六百多年的艺术重获新生。
  东南大学白局流芳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受触动,我们意识到,青春力量是推动白局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动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更加积极地去参与和体验传统文化,探索其中的智慧和精髓。同时,我们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发挥年轻人的创新思维,为传统艺术的创新贡献力量。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我们相信白局艺术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天地,也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在创新中找到文化认同,让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作者:东南大学白局流芳非遗保护团队    来源:东南大学白局流芳非遗保护团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在甘熙故居,听一场600岁的南京“脱口秀” 
  • 从科创高地到烟火人间:浙财信智学子探寻AI足迹
  • 助力“百千万工程”|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红心筑梦”实践队赴阳山县开展双凤舞非遗文化调研
  • 访田头问良策 聚政智拓新局
  • 访田头问良策 聚政智拓新局
  • 7月6日至7日,广西师范大学陆通桂味调研队先后走访百朋善用莲藕种植园和百朋镇人民政府,旨在探寻柳江莲藕产业在竞争加剧、产业链待完
  • 社会实践 2025-07-16
  • “靠近星星,我们也被照亮”:合工大学子探访智协康教中心的暖心之旅
  • 提灯续火再启程 国安聚力绘蓝图 | 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提灯传宿火·安本护家国”社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