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融点琉璃文创店探访:体验传统技艺,对话匠心传承7月21日,山东大学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琉光溢彩调研团成员们走进淄博融点琉璃文创店,亲身参与琉璃制作技艺体验,并与店内深入师傅交流,近距离感受琉璃制作的独特魅力,探寻这门传统技艺背后的故事与发展现状。

图一 团队成员来到淄博融点琉璃文创店
团队成员在店内首先体验了琉璃制作技艺。烧玻璃有着严谨的步骤,从准备原料开始,接着将原料熔化成玻璃液,随后进入关键的塑形环节,大家在店内师傅的指导下,尝试用金属吹管蘸取玻璃液,一边小心翼翼地吹气,一边在特定的工具上努力塑造着琉璃的形状,感受着手眼配合的精妙。塑形之后,还体验了后续的退火等环节,亲身经历了琉璃从原料到半成品的奇妙转变,深刻体会到每一件琉璃作品背后的复杂工序。

图二 团队成员体验烧玻璃制作过程
体验结束后,团队成员与店内师傅展开了深入交流。当被问及琉璃制作的完整流程时,师傅介绍道,首先是备料,将石英砂、纯碱、长石等原料按比例混合,原料纯度至关重要;接着是熔料,使原料熔化成均匀的玻璃液;然后是塑形,根据产品类型采用不同技法,吹制靠工匠手眼配合,压制则用机器快速成型;之后是退火,将半成品放进退火炉慢慢降温,时间因产品大小而异;最后是冷加工,包括切割、打磨、抛光和雕刻等。
谈及自己进入琉璃行业的经历,师傅表示,她从小在琉璃工坊旁长大,受父辈影响,对这门手艺有着深厚感情,中学毕业后便跟着老匠人正式学艺,如今从业近十年,仍在不断精进技艺,深感琉璃技艺的博大精深。
关于行业面临的最大困境,师傅认为主要是人才断层,年轻人因工作辛苦、前期收入低而不愿从事;其次是成本上涨,原材料和燃料价格逐年攀升,优质辅料成本涨幅明显,产品价格却难随之上调;此外,机械化冲击也使得机器批量生产的低成本产品抢占市场,让不少小工坊生存压力增大。
在看待 “非遗 + 文旅” 模式时,师傅称这是双赢的好路子,既为琉璃行业带来流量和订单,让琉璃技艺能够更好地被传承下去,又让游客成为琉璃文化的 “宣传员”,但仍需在商业化和技艺本真间找平衡。而文创店的改造,为琉璃推广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氛围,吸引更多人关注琉璃文化。
此次在淄博融点琉璃文创店的探访,让团队成员亲身感受了琉璃制作的艰辛与奇妙,也通过与店内师傅的交流,深入了解了琉璃行业的发展现状、困境与机遇。“非遗 + 文旅” 模式为琉璃传承与推广注入活力,而文创店改造等举措也助力琉璃文化传播,不过行业在人才、成本等方面的问题仍需关注与解决,以推动琉璃技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图/闫宇哲,文/修梓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