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黄市镇合作社里的乡村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8-01 阅读:
红色引擎寻访团对湖南耒阳黄市镇农业合作社开展调研,旨在探究合作社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模式与发展态势。调研显示,当地合作社通过资源整合与协作机制,已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黄市镇25家合作社构建了竹制品加工、水稻种植、特色养殖及有机水果种植四大产业体系,依托土地经营权规范流转、农资统购统销、产品统一对接市场等模式实现抱团发展。金坪村竹荪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产品经深加工后价值倍增;大河滩村冰糖橙借助合作社平台举办采摘节,有效拓宽销路并提升品牌影响力,成员收入较入社前显著增长。政府通过产业补贴、引入科技特派员、搭建销售平台等举措,为合作社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调研同时发现,合作社发展面临多重挑战: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显著,农产品价格波动大且缺乏保护机制,资金短缺与专业人才匮乏制约产业升级。对此,当地提出通过规模化经营形成集群效应,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以降本增效,并期待政府在贷款贴息、深加工扶持及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更精准的支持,以增强合作社持续发展能力。
团队成员在调研中深刻认识到,合作社的“合”不仅是资源的简单聚合,更是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探索。从黄市镇的实践来看,合作社既是政策落地的“转换器”,能将产业补贴、科技支持等资源精准输送到农户手中;也是市场对接的“桥头堡”,有效弥合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鸿沟。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构建“政府引导、合作社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尤其在风险防控与人才保障上形成长效解决方案,让合作社真正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动力单元”。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黄市镇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借力政策与科技,正逐步破解发展瓶颈,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实践参考。




来源:红色引擎调研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