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多元沟通传递政策温度——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成员深入泰州社区开展民族团结宣传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10     阅读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
2025年8月20日至21日,江苏省泰州市城东街道东康社区迎来了一场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石榴志愿队成员前往该社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民族团结宣传与帮扶实践,通过面对面采访、政策科普、学业辅导等多种形式,与不同年龄、职业和民族的居民展开深入交流。  
8月20日上午10时,志愿队成员准时抵达东康社区,于社区服务中心旁设立简易宣传点,摆放宣传材料及调研问卷,随即展开面向社区居民的一对一采访与政策普及工作。实践对象涵盖社区内散步的老年人、商户经营者、带孩子的家长及上班族等多类人群。  

为消除陌生感、提高沟通有效性,志愿队成员以亲切问候作为开场,针对不同对象调整交流策略:对老年人侧重耐心讲解民族互助政策,对上班族介绍民族区域自治在就业保障方面的具体内容,对商户则强调公平参与市场经营的相关支持政策,而对带孩家长则借助“民族团结小故事”传递互助理念。部分居民在接受采访后,主动表示愿意协助向邻里进一步传播宣传内容。  
当日下午,实践进一步延伸至教育帮扶领域。志愿队成员为社区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组织了暑期作业辅导活动。活动以“民族文化小分享”游戏开场,鼓励每位学生介绍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或美食,有效拉近彼此距离,增强文化认同。随后进行的课业辅导根据不同学段的需求分组展开:低年级学生主要接受语文拼音、数学基础运算方面的指导,高年级学生则聚焦英语语法和数学应用题型解析。整个过程注重启发与互动,兼顾学业支持与文化共融。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志愿队成员不仅完成了既定宣传任务,也实现了自我能力的显著提升。最初面对陌生人时的紧张生涩,逐渐转化为从容与熟练。例如在接触一位性格内向的少数民族居民时,通过从社区文化活动等共同兴趣切入,最终顺利打开话题、完成采访,体现出沟通策略的有效调整。  
更重要的是,志愿队成员对“民族团结”的认知得以深化。成员观察到,民族团结并非抽象口号,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中:汉族居民收到回族邻居赠送的油香、维吾尔族商户在困难时得到汉族邻里的援手……这些真实案例表明,民族间的互助与共情已自然融入社区生活,成为邻里关系的一部分。  
此次实践中,一些温暖细节尤为令人触动。一位听力不佳的高龄回族老人在志愿队成员耐心反复的解释下,终于理解少数民族养老补贴政策,并向志愿队成员表达感谢。那一刻,政策文本转化为切实的温暖,彰显了政策普及中“人”的温度。  
而从孩子们分享文化时的笑声,到居民认真阅读宣传资料时的专注,这些场景也进一步坚定了志愿队成员对于“用真心换真心”工作理念的信念。这次实践不仅是政策的传播和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跨越民族和年龄的情感对话,真正实现了在服务中成长,在沟通中学习,在交流中助力民族团结。
责编:周云
社会实践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社会实践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