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循“蒙”而行实践团走进临沂市平邑县康泰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与合作社从业者深入交流,从水果种植加工到地方产业变迁,挖掘乡村产业发展故事。

交流中,合作社的老技术员拿起刚采摘的黄桃,向同学们展示着加工型水果的“黄金采摘期”:“这种供深加工的果子,必须在八成熟时摘下,你看这果皮的色泽、果肉的紧实度,既保留了风味,又经得起清洗、切块、杀菌这些加工环节,太早太熟都不行。”他还自豪地提及,合作社的种植基地曾获评农业部水果标准园,从土壤检测到病虫害防治都有一套标准化流程,产出的果品不仅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全国20多个省市,还与多家知名食品企业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每年光是定向供应的罐头原料就超过千吨,让“平邑果品”的招牌越打越响。

不过,从业者们也坦言产业发展中的现实瓶颈:“现在收摘还是靠人工,像摘樱桃、油桃这些,机器一碰到就容易坏,雇人成本一年比一年高,遇上农忙还招不到足够的人手。”这番话让实践团成员们陷入思考,机械化短板背后,既有果实娇嫩的特性限制,也有小农户分散种植与规模化机械作业的适配难题。

实践团成员贴近乡村产业一线,通过对话交流,既了解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运营与发展困境,也触摸到地方产业发展脉络与时代印记,为后续深入研究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积累鲜活素材,以青春视角探寻产业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