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合肥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调研组前往六安市独山镇,围绕红色文化传承与革命历史挖掘展开实地调研。调研组先后走访六霍起义纪念馆、探访当地居民,并与革命烈士家属深入交流,在历史遗存与口述记忆中追溯红色根脉。

图为调研组在独山镇中国工农红军党旗旁合影。张欣悦 供图
在六霍起义纪念馆内,合肥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的调研组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运用镜头语言多角度拍摄馆藏文物,用影像留存革命历史的细节纹理。泛黄的手稿、锈迹斑斑的武器、复原的战斗场景,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为理想信念浴血奋战的壮丽篇章,让调研组的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参观过后,成员们更加笃定了以传媒人的敏锐视角,把学院领导为团队送行时的谆谆教诲、学院老师教授的专业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将厚重历史转化为青年群体易于接受的传播内容,让革命故事突破时空界限“触达”更多受众的崇高信念。

图为调研组参观独山镇六霍起义纪念馆。张欣悦 供图
随后,调研组深入独山镇老街,与当地居民展开交流。一位居住在纪念馆附近的老奶奶回忆,近年来前来参观的游客逐年增多,她提到,纪念馆已成为当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红色旅游的兴起也让更多人记住了这片土地上的革命历史。
在与长征革命烈士杨永春家属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以专业的采访技巧和人文关怀,记录下烈士背着大锅牺牲于沼泽的感人细节。通过访谈,成员们了解到在面对随时可能吞噬生命的沼泽,杨永春同志选择以生命守护集体财产,最终不幸深陷泥潭壮烈牺牲。家属的讲述,让在场的成员无不动容,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作为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的学生,团队成员们深知每一段影像、每一句讲述都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他们定会以更加专业的力量、更加坚定的态度让烈士精神从独山一隅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在新时代青年心中播撒信仰的火种。

图为调研组成员在独山镇红军街与村民访谈。张欣悦 供图
在此次实地调研中,调研组既通过实物史料触摸历史脉络,又以深度访谈活化红色记忆。作为合肥大学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一员,成员们以专业的视角用镜头记录珍贵历史影像,以文字整理口述历史档案,为红色文化的当代传播构建多维素材库。这场调研不仅是一次历史追寻,更是文传学子践行“用专业讲好中国故事”使命的生动实践——以青年之声传递信仰力量,以传媒之笔续写时代华章,让革命精神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让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青年的精神血脉。
(通讯员张欣悦 祝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