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行走数公里:红色信使重走革命长征路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
  行走数公里:红色信使重走革命长征路
  2025年7月6日清晨,重庆移通学院“红色信使寻访”党史学习教育团的35名成员,怀揣对历史的敬畏与求索之心,奔赴綦江区石壕镇——这片镌刻着长征足迹的红色热土。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在重庆唯一经过并留下战斗痕迹的地方,石壕镇承载着厚重的红色记忆。这是“红色信使寻访团”第二次踏上这片土地。鞋底的泥土尚未干透,心中的疑问却愈发深刻。我们归来,不为重复足迹,而是为了在同一条山径上,触摸更深的历史年轮,让红色基因深植于心,传承石壕“綦迹”中蕴藏的红色精神。  
  长征路上的信仰坚持 
  寻访员们在炎热的炙烤下穿梭在崎岖的山路中,烈日并不能成为阻挡他们前行的路障,他们一直前往,过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只为重走当年红军走过的艰辛山道,可他们心里深知,当年的岁月更加艰难,不顾烈日的炙烤,躯体的酸痛,他们仍然扛着那一面“红色信使寻访”党史学习教育团的队旗,整齐的奔往那座“红军桥”。
图为张守顺、沈银、蓝丹摄
  木桥上的历史回响 
  寻访员们经过漫长长征路到达的首站是石壕红军桥。这座历经沧桑的木桥,曾是红军战士急行军的关键通道。站在桥上,寻访员们轻抚斑驳的桥栏与粗砺的铁索,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红军队伍疾行的身影。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行,烈日炙烤,汗水浸透衣衫,每一步都让成员们真切体会到“跋涉”二字的重量。眺望绵延的山岭,有人感慨道:“只有脚踩当年的路,才知何为艰难。当年红军用草鞋丈量的险途,如今我们穿登山鞋重走,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是两种足迹跨越时空的共鸣。”
图为张守顺、沈银、蓝丹摄
  纪念馆里的时空对话
  长征路的第二站,是长征历史纪念馆。丰富的史料与文物,构建起完整的历史叙事脉络。寻访员们认真观看壁画,仔细记录,深入理解了红军过境石壕时筹粮、扩红、阻击追兵的战略意义。这些事迹在长征的壮丽史诗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站在纪念馆前回望红军桥,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桥下的流水依旧,桥上的足迹已远,但红军的精神却如星火般永不熄灭。一位成员在笔记中写道:“石壕的‘綦迹’不在书本里,而是深藏在这片土地的记忆中。我们重走长征路,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让那曾照亮漫漫长夜的火焰,穿透岁月尘埃,点燃新时代的灯芯。”
图为张守顺、沈银、蓝丹摄
  记于心中的不灭誓言
  石壕的“綦迹”铭记着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也见证了当代青年追寻初心的坚实步履。此次重走长征路,不仅是对红色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与升华,历史陈列馆与红军桥,是寻访员们行程的终点,却是传承的起点。那簇从历史深处打捞出的火焰,已紧握在我们手中——它照亮来路,更将点燃未来的征程。红色基因深植于心,长征精神薪火相传,这簇火焰必将映照青春前行的壮阔航程。  
图为张守顺、沈银、蓝丹摄
  撰稿:李凤、冯芹芹
  摄图:张守顺、沈银、蓝丹
作者:今日大学生网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推普兴乡·语润童心——怀化学院“药香青苗”实践服务团 助力乡村振兴“软实力”建设
  • 万灵探秘第五弹——三下乡“变形记”:大学生白天当“清洁工”,晚上做“主播”
  • 红岩薪火照三江·青春实践铸初心|红岩火种·青渡三江队三下乡Day1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