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巢湖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绿色发展‘碳’未来,生态振兴助发展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生态振兴指明方向。近日,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号召,深入宁国市开展“绿色发展‘碳’未来,生态振兴助发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为期七天的实践中,团队成员以绿色发展为核心,以生态振兴为目标,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焕发新活力。

【走访座谈谋规划,共绘生态新蓝图】
为深入了解乡村生态发展现状,精准对接乡村振兴需求,7月2日暑期“三下乡”宣讲团走进宁国市桥头铺村村委会,与村干部陈泽鹏展开深度座谈交流。座谈会上,村干部陈泽鹏详细介绍了村里的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生态建设面临的困境。目前,村里虽然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清澈的溪流,但在生态产业开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方面存在短板,亟需科学规划与专业指导。此次座谈,不仅让团队掌握了乡村生态发展的一手资料,也为后续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童心绘绿育希望,社区课堂播种子】
7月3日,宣讲团队走进宣城市岗岭社区,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态主题讲座。团队成员以“地球小卫士”为主题,通过趣味动画展示环境污染的危害,在“环保知识问答”环节,孩子们踊跃举手,积极分享自己对节约用水、保护动物的见解。课后,孩子们拿起画笔,在白纸上描绘出心中的绿色家园:蓝天白云下,清澈的小河环绕村庄。这些充满童真的画作,不仅是孩子们对美好生态的向往,更是绿色理念在幼小心灵中种下的希望种子。

【一纸倡议传理念,绿色行动齐践行】
7月4日,实践团队手持绿色发展倡议书与环保知识宣传单,穿梭于乡村街巷,向村民们传递生态振兴理念。成员们耐心讲解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秸秆回收利用等环保小知识,结合农村生活实际,用生动案例阐释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团队还发起“绿色家庭”行动号召,鼓励村民从庭院美化、减少农药使用等小事做起。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让绿色发展理念走进千家万户,凝聚起村民共建生态家园的行动共识。

【检测水土探本真,科学守护生态基】
7月5日至6日,宣讲团携带便携式水质检测仪、土壤采样器等专业设备,深入乡村农田、溪流开展环境检测工作。队员们分组行动,在不同点位采集水样与土壤样本,仔细记录采样坐标与周边环境信息。通过pH值测定、重金属含量分析等实验,检测水土中氮磷含量、酸碱度等关键指标。团队结合检测数据,为村民提出科学可行的水土养护建议,以数据为支撑筑牢乡村生态根基,助力绿色农业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

【 禁渔行动护河川,生态修复焕生机】
7月7日宣讲团在青龙湾河水流域开展禁渔行动,宣讲团成员组成巡查小队,沿河岸线开展常态化巡逻,劝阻违规垂钓、电鱼等行为,并协助清理河道垃圾。通过多方协作,禁渔行动有效遏制了非法捕捞现象,为鱼类繁殖与生态修复创造条件,让河川重现水清鱼跃的生机。

【清洁行动净乡村,分类治理焕新颜】
7月8日宣讲团成员组成“环保志愿队”,手持夹子、垃圾袋,对村道、沟渠及卫生死角展开清理。队员们俯身捡拾散落的塑料瓶、包装袋,打捞河道漂浮物,将堆积的枯枝杂草分类清运。经过数小时努力,桥头铺村环境焕然一新,清洁行动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更激发了村民共建美丽家园的积极性。


此次“绿色发展‘碳’未来,乡村振兴助发展”三下乡活动在实践与探索中圆满落下帷幕。从村委会的深入座谈到社区的科普宣传,从讲座上的绿色启蒙到河岸边的生态守护,团队成员用脚步丈量乡土,以行动诠释担当。通过科学检测水土、推进禁渔保护、开展清洁整治等一系列实践,不仅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更在村民心中播撒下绿色发展的种子。未来,团队将持续关注乡村生态建设,整合多方资源,深化实践成果,为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贡献青春力量,让绿色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作者:戴思臣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领梦者”团队:三旗同升映初心,青春聚力谱华章
  • “领梦者・未来”情系渣坪 爱洒乡间首日启征程
  • 招生迎希望,开班启新篇——领梦者未来在渣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