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暑期社会实践】“红心铸魂担使命,科技赋能促振兴”——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知兴合”实践团赴合肥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2025年7月3日至7日,池州学院“红知兴合”社会实践团深入合肥多地,以“基层治理探活力、红色基因强信念、智慧农业促振兴、历史文化增自信”为主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先后走访瑶海区马岗社区、包河区大圩镇及磨滩村、蜀山烈士陵园、安徽省博物馆,通过实地调研、红色教育、科技体验与文化宣讲,全方位感知城市发展脉动。
 
一、社区治理:党建引领焕发基层新活力
7月3日,实践团首站抵达瑶海区马岗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成员们深入调研“党建+治理”创新模式。社区通过国学课堂、戏曲舞蹈演出、春节送春联等常态化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日常生活。民俗记忆馆内,老物件与互动装置相映成趣,成为联结党群的情感纽带。“一站式”服务阵地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凝聚力和幸福感,展现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与温度。
 
 
二、乡村振兴:智慧农业绘就致富新图景
7月4日及7日,团队聚焦包河区大圩镇与磨滩村,深度解码科技赋能乡村的实践路径。
智慧农园精准种植:在番茄科技种植基地,无土栽培、环境智能调控、水肥一体化等十大技术集成应用,实现污水“零排放”、亩产提升40%。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通过手机APP向农户推送种植建议,带动周边200余户增收。
数智治理守护民生:磨滩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数智大脑”大屏实时跳动村庄关键数据。独居老人配备“智能门磁”系统,提供24小时安全守护,推动乡村治理迈向科学化、透明化。
三产融合激活经济:当地依托电商平台畅销葡萄等农产品,年度葡萄文化旅游节吸引大量游客,形成“农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座谈会上,基地负责人汪涛强调:“通过‘联农带农’模式,我们提供技术培训与就业岗位,目标是带动共同富裕。”
 
 
三、红色铸魂:先烈精神砥砺青春担当
7月5日,团队赴蜀山烈士陵园开展主题教育。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成员们鞠躬默哀,聆听带队教师杨慧宇讲述入党初心。参观安徽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时,珍贵文物与历史影像再现江淮儿女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队长郑子墨动情表示:“新时代青年定将革命精神转化为刻苦学习、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陵园创新的“红领巾讲解员”模式,更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中薪火相传。

 
四、文化传承:千年文脉坚定时代自信
同日,实践团走进安徽省博物馆,开启五千年文明之旅。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徽州雕刻等瑰宝,生动展现安徽辉煌历史。“烽火江淮”革命史陈列馆通过沉浸式场景,深化了成员“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队员们化身志愿讲解员,结合专业特长向游客介绍文物,呼吁保护文化遗产。科技赋能展览同样令人惊叹——全息投影立体还原徽派古宅结构,让历史“活”起来。
 
此次三下乡实践中,“红知兴合”团队以脚步丈量合肥发展,从社区治理的“微细胞”、乡村振兴的“新样板”到红色文化的“活载体”,见证了城市在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承中的多维突破。团队成员表示,将以实践所得为基,在青年群体中讲好合肥故事,让青春力量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马克思主义学院 唐爽 郑子墨 苏君凤 王茜 王韧驰/审核:杨慧宇 施雯)
 
作者:唐爽 郑子墨 苏君凤 王茜 王韧驰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领梦者”团队:三旗同升映初心,青春聚力谱华章
  • “领梦者・未来”情系渣坪 爱洒乡间首日启征程
  • 招生迎希望,开班启新篇——领梦者未来在渣坪
  • 三下乡前期培训圆满结束,为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 教育科学学院“享学”志愿服务团赴蒙城支教
  • 千年紫砂传古韵,一壶非遗续今风 ——安徽理工大学蓼花知行志愿服务队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