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巢湖学院“智汇农业,数联乡村”三下乡团队走进合肥市庐江县同大镇,循着时光的脉络,先后探访小满稻梦空间与南闸公社。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探寻农旅融合的发展密码,用青春视角见证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清晨的阳光洒在小满稻梦空间的稻田上,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卷。入口处,简化版复兴号列车模型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农业现代化的速度与激情;不远处,石磨、碾子等传统研磨工具整齐陈列,默默讲述着古老的粮食加工故事,新旧元素的碰撞,巧妙勾勒出农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漫步其间,同大镇特产在屋内有序摆放,散发着乡土的气息。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同大镇稻虾米展区,图文并茂的展板、饱满的稻虾米实物以及生动的影像资料,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稻虾共作模式下稻虾米的生产全过程。“这种模式不仅让稻米品质更优,还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文旅发展起来后,产品更是不愁卖。”稻梦空间负责人在接受调研团采访时说道,言语中满是对这种模式的认可与自豪。调研团成员认真聆听介绍,不时提问交流,深入了解稻虾共作模式的优势以及文旅产业对农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午后,团队来到南闸公社,古朴的建筑群落带着岁月的沉淀,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作为同大镇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这里曾是当地重要的生产生活中心,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一位公社工作人员深情回忆:“那时候,大家在这里一起劳动、生活,虽然条件艰苦,但充满了干劲和欢乐。”
如今的南闸公社,在坚守历史建筑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活力。一系列乡村旅游项目应运而生,农事体验让游客亲身感受农耕的乐趣,民俗文化展示彰显着地方特色,康养路线为人们提供了休憩的好去处。调研团成员与公社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南闸公社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发展规划与实践探索,对其依托自身资源探索农旅融合发展之路的做法表示赞赏,并结合专业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公社的智慧化水平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此次同大镇之行,团队在小满稻梦空间领略了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在南闸公社感受到了历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相得益彰。调研团成员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调研,更加深刻地理解农旅融合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未来,团队将认真梳理调研所得,形成详实的报告,为同大镇及更多乡村的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助力乡村振兴事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