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医路传情,红韵留攀”赴攀枝花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走进会理市小黑箐镇白沙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非遗 + 旅游”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团成员一踏入白沙村,便被这里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非遗文化所吸引。在当地村民的热情引导下,队员们开启了一段丰富多彩的乡村体验之旅。
上午,实践团成员们首先跟随村长了解白沙村的振兴发展史。村长介绍道:“这些年,我们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挖掘非遗文化资源,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还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我们村的特色文化。”队员们认真聆听,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随后,队员们沿着古栈道前行,欣赏着沿途的梯田美景。在古栈道上,队员们了解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在梯田中,队员们观察着农耕生态与茭白产业,结合专业知识探讨梯田景观保护与旅游开发方案。

紧接着,队员们欣赏了精彩的彝族特色舞蹈表演。彝族姑娘们身着绚丽的民族服饰,伴随着欢快的音乐翩翩起舞。她们的舞姿优美动人,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队员们被这独特的文化魅力所感染,纷纷拿起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
下午,实践团成员们一起参与了摘李子和捡菌子的活动。在果园里,队员们亲手摘下一个个饱满的李子,品尝着新鲜的果实。在山林间,村民们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各种菌类的特征和辨别方法。队员们仔细聆听,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各种菌类,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此外,实践团成员们还深入了解了乡村重建的相关情况。在与村民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乡村重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村民们为改善生活条件所做出的努力。“乡村重建不仅是对基础设施的改善,更是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一位村民说道。队员们深受启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下午,篝火晚会与蹢脚舞活动精彩上演。大家点燃篝火,学习表演传统歌舞,展示白天制作的非遗作品,期间穿插乡村振兴知识问答与文艺表演,将活动氛围推向又一个高潮。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体验了白沙村的非遗文化和乡村生活,也为白沙村的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通过新闻报道、社交平台等渠道,让更多人了解白沙村的魅力与乡村振兴的成果,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白沙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