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巢湖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蕉”织科学,“分”享绿色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
巢湖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蕉”织科学,“分”享绿色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环保理念的日益普及,科学实验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科研领域的重要议题。香蕉DNA的提取作为基础生物学实验的经典案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遗传物质的本质,也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直观的教学素材。
         夏日的阳光洒进宿州市三八街道港利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实践活动悄然展开。巢湖学院“我是小小实验郎”三下乡实验团队带来了有趣的香蕉DNA提取实验和垃圾分类科普,为社区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探索科学的大门。
  
探索生命密码:香蕉DNA提取实验中的科学启蒙
         实验桌上,摆放着透明的杯子、洗洁精、食盐和酒精等简单材料。孩子们围坐在一起,目光中闪烁着好奇。香蕉被捣碎成泥,与盐水混合,缓缓倒入洗洁精溶液。透明的液体逐渐变得浑浊,静置片刻后,一层白色的絮状物在酒精中浮现——这正是香蕉的DNA。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第一次亲眼目睹生命的密码以如此直观的形式呈现。
绿色未来始于指尖:垃圾分类互动课堂的环保实践
        相邻的桌面上,彩色卡片散落如花瓣。一张印有电池图案的卡片被郑重地放入标着"有害垃圾"的盒子;画着苹果核的卡片则找到了"厨余垃圾"的归宿。分类的过程犹如在进行一场环境治理的预演,每种物品都必须回到其应有的位置。塑料瓶与废纸张的分离,暗示着物质循环再生的可能路径。孩子们的手指在不同类别的垃圾箱上方徘徊,思考着物质属性的本质差异。
          两种看似无关的活动,在科学思维的维度上形成了奇妙的呼应。DNA提取揭示了生命物质的精妙秩序,而垃圾分类则展现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秩序重构。显微镜下的碱基对排列与社区里的四色垃圾桶,都在演绎着不同尺度下的分类智慧。当小朋友用吸管小心地挑起香蕉DNA时,他们触碰的不仅是那缕白色絮状物,更是生命亿万年进化编码的具象呈现。
         实验结束后,桌面残留的酒精气味渐渐消散。但某些看不见的东西已经悄然生根——关于物质本质的好奇,关于环境责任的认知,关于世界运行规律的初步理解。这些抽象概念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和分类游戏,转化为孩子们可以触摸、可以操作的真实体验。香蕉的遗传密码与垃圾的归宿分类,在这个夏日的社区活动室里,完成了一场朴素而深刻的科学启蒙。
作者:马孟璇    来源:巢湖学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青春赴沙海,绿意染沙乡  兰交大电信学院“民勤植梦,绿染沙荒”民勤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
  • 反诈宣传与调研双管齐下,守护乡村安全与发展
  • 智耕舟岛,数访桑梓
  • 智耕舟岛,数访桑梓
  • 为精准把脉乡村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需求,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智汇农业,数联乡村”调研团成员利用返乡契机,在舟山市开展了专项问卷
  • 三下乡 2025-07-14
  • 合工大三下乡科普进校园:国防铸魂强根基,科学启智育新人
  • 寻根赵公明,青年筑振兴
  • 寻根赵公明,青年筑振兴
  • 2025年7月1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周至县赵代村,与赵公明财神文化传承人田根群开展文化交流。田老师讲解了
  • 三下乡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