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赴沙海,绿意染沙乡 兰交大电信学院“民勤植梦,绿染沙荒”民勤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
青春赴沙海,绿意染沙乡
兰交大电信学院“民勤植梦,绿染沙荒”民勤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以青春脚步丈量沙海,用实际行动书写生态守护与乡村赋能的新篇章。为深切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殷切号召,2025年7月8日,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民勤植梦,绿染沙荒”社会实践团奔赴甘肃民勤沙漠防治基地,将青春汗水挥洒在防沙治沙第一线,为民勤的绿色梦想贡献交大智慧与力量。
行前动员:使命在心,责任在肩。出发前夕,带队老师尚天城为实践团成员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动员。他语重心长地强调:“这绝非一次简单的任务打卡,而是一次直面现实、触摸生态脉搏的宝贵机遇。亲身参与环保实践所体会到的责任与担当,远比书本知识更具冲击力与生命力。希望大家怀抱敬畏之心,全身心投入,用心感受,用行动诠释青春担当。”
初抵沙乡:安营扎寨,誓言铿锵。实践首日,团队顺利抵达民勤基地。在基地工作人员的热情引导下,学子们初步了解了基地当前的发展现状与迫切需求。实践团负责人王皓迅速组织队员安顿住宿,并召开工作部署会,明确核心任务:首要在于全力配合基地日常工作需求,其次要深度挖掘学习民勤深厚的治沙文化底蕴,最终要竭尽所能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一场特别的“迎风”仪式在广袤沙海与澄澈蓝天的映衬下举行。巨幅国旗迎风招展,猎猎作响,与青年学子们坚毅的身影交相辉映。这不仅是“民勤植梦,绿染沙荒”实践团的集结号,更是他们向黄沙宣战、向生态保护事业致敬的青春宣言,标志着此次意义深远的治沙实践正式拉开帷幕。
篝火映心:初识沙乡,信念凝聚。夜幕降临,沙海深处燃起温暖的篝火。队员们围坐火旁,分享着初抵民勤的所见所感——无垠的沙丘、顽强的绿色、淳朴的民风。歌声、笑声、畅谈声回荡在寂静的大漠夜空。这场篝火晚会,不仅是青春活力的尽情释放,更是治沙信念的传递与凝聚。多家媒体的镜头聚焦于此,记录下这动人的一幕,让青春治沙的热情与民勤坚守的故事,通过影像与文字飞向远方,唤起更多人对生态脆弱区守护的深切关注。
躬身实践:汗水浇灌绿色希望。次日,实践团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治沙实践。开工前,基地技术人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岗前培训,从梭梭树、花棒等沙生植物的栽种、补植、浇水、病虫害防治流程,到沙漠作业的安全防护要点,确保每一步都扎实、规范、安全。劳动现场,队员们认真聆听,虚心请教,随即挥动铁锹、培土固沙、协作铺设草方格,动作从生疏到熟练。烈日下,汗水浸湿衣衫,沙尘沾满面颊,但无人退缩,他们用最朴实的劳动,在黄沙中浇灌着绿色的希望。青年学子们躬身劳作的身影,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报道。镜头捕捉的不仅是辛勤的汗水,更是新时代青年助力国家生态治理的责任担当。这些报道,让民勤人民数十年如一日的治沙坚守与创新探索,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凝聚起全社会保护生态的强大合力。
叩问历史:震撼于沙漠之殇,致敬于不屈脊梁。实践第三日,团队在完成基地设施搭建、环境优化等基础建设工作后,怀揣着敬畏之心,走进了承载着民勤治沙血泪史与奋斗史的民勤沙漠博物馆。步入馆内,时光仿佛倒流。触目惊心的影像资料与实物展陈,将民勤曾经面临的生态绝境赤裸裸地呈现:泛黄的老照片里,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如巨兽般吞噬村庄田舍;被黄沙半掩的残垣断壁,无声诉说着家园被迫迁徙的悲怆;干涸龟裂的河床、枯死的胡杨林标本,控诉着水源断绝、生态链崩溃的切肤之痛。数字图表冰冷地显示着风沙线步步紧逼、绿洲面积急剧萎缩的严峻历史。这一切,深刻诠释了“沙进人退”的残酷现实,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沙漠化对家园、对生存的毁灭性威胁。
然而,博物馆更是一部民勤人民与风沙抗争的英雄史诗。锈迹斑斑却磨得锃亮的铁锹、骆驼刺编织的简陋驮筐、被风沙侵蚀得满是凹痕的老式独轮车……这些浸透汗水的工具,是无数治沙人无声的勋章。 墙上一幅幅手绘的治沙规划图,记录着从最初的绝望摸索到科学治沙的智慧轨迹。尤其令人动容的是“草方格沙障”技术从雏形到成熟的展示,以及那些镌刻在墙上的普通治沙英雄的名字与事迹——有白发苍苍坚守一生的老人,有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固沙的青年,更有几代人接力奋斗的感人故事。展柜中陈列的“治沙英雄”荣誉证书、勋章,以及反映绿洲逐步恢复的新老对比图,生动诉说着一代代民勤人如何在绝境中挺起不屈的脊梁,用血肉之躯和超凡智慧,一寸寸夺回被黄沙侵占的家园。队员们屏息凝神,在详实的史料、感人的影像和饱经风霜的实物间穿行,深刻回溯着民勤治沙的艰辛历程,灵魂被那份“誓将沙漠变绿洲”的愚公移山精神所震撼,对“坚守”与“奉献”的力量有了刻骨铭心的感悟,肩头的生态使命在历史的厚重回响中愈发清晰和深沉。
青春担当:多元赋能,绿梦可期。从烈日下的躬身治沙实践,到博物馆内叩问历史的灵魂洗礼,再到通过媒体镜头传播治沙精神,兰交大电信学院“民勤植梦,绿染沙荒”实践团的学子们,以多元化的行动在民勤大地上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不仅是劳动的参与者,更是治沙精神的传承者、生态故事的讲述者。他们将书本知识融入广袤沙海,让青春智慧在治沙一线闪光,为沙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充满活力的青春动能。
此次实践虽暂告段落,但播撒下的绿色信念与行动力必将持续生长。期待这份来自象牙塔的青春力量,能如星星之火,点燃更多人守护家园的热情,让科学的治沙理念与不屈的奋斗精神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传递。相信在包括青年学子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民勤的沙海终将遍染新绿,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美好愿景,必将在代代耕耘中一步步照进现实,让“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誓言,由青春的力量共同守护,永远生机盎然!





作者:桑梓妍 来源: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民勤植梦,绿染沙荒暑期实践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智耕舟岛,数访桑梓
- 为精准把脉乡村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与需求,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智汇农业,数联乡村”调研团成员利用返乡契机,在舟山市开展了专项问卷
- 三下乡 2025-07-14
- 寻根赵公明,青年筑振兴
- 2025年7月10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周至县赵代村,与赵公明财神文化传承人田根群开展文化交流。田老师讲解了
- 三下乡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