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环保理念走进社区、融入生活,2025年7月13日,重庆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蒲公英志愿服务队走进大成湖社区,以“绿色环保”为核心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多元形式将环保理念从理论转化为实践,为社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春活力。
清洁行动引领环保实践
活动中,蒲公英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携带工具分组行动,重点清理社区绿化带、休闲广场及楼道角落的各类垃圾。他们分工协作细致清理隐藏在草丛中的塑料瓶、食品包装袋,路面散落的纸屑、烟头等生活垃圾,累计清除各类垃圾10余袋,社区公共区域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绿化带重现整洁,广场恢复清爽,为居民营造了舒适整洁的生活空间。志愿者们用汗水践行环保承诺,以行动传递绿色理念,推动居民将环保意识转化为日常习惯,让绿色生活理念在社区落地生根。
多元活动传播环保知识
为让环保知识更易被接受和理解,服务队开展了系列多元化活动。“环保创益·绿动未来”小讲堂上,志愿者身着统一服装,结合精心制作的PPT和“家庭节电小窍门”“绿色出行选择”等生活案例,向社区居民尤其是少年儿童系统讲解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生态保护等核心环保概念并且鼓励、引导他们从自身做起,带动家庭践行低碳生活,筑牢环保理念基石。
“环保LOGO设计大赛”吸引了10余名社区儿童积极参与。活动中,志愿者从构图技巧、环保元素提炼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画笔勾勒心中的环保愿景。这些作品成为传播绿色理念的生动载体,让环保意识在创意中自然渗透。
同期开展的“看图猜环保名词”知识抢答赛同样效果显著。志愿者围绕“焚烧秸秆”“退耕还林”“垃圾围岛”“城市雾霾”等环保议题设计图文题目,孩子们组队参与抢答。在紧张激烈的比拼中,孩子们对各类环境问题的认知在互动中不断深化,进一步夯实了环保知识基础。
趣味挑战强化实操能力
为实现环保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志愿服务队创新设计两项趣味挑战环节,强化居民的实操能力。
“环保知识看图猜”环节聚焦垃圾分类、全球变暖、海洋污染等核心议题,通过“四个彩色垃圾桶”“鱼与塑料袋组合”“工厂与烟雾”等直观画面,引导孩子们展开联想,抢答对应环保概念。在团队协作与快速反应中,孩子们对“碳排放”“海洋塑料污染”等抽象概念的理解愈发清晰,环保知识的框架在互动中逐步构建完善。
“垃圾分类投掷大挑战”将知识应用与趣味竞技相融合。现场摆放红、蓝、绿、灰四色分类垃圾桶,参与者需快速判断模拟垃圾道具的类别并精准投进对应桶内。活动设置“纠错观察员”,在投放迟疑或错误时即时指导,结合道具讲解分类逻辑,还原日常丢垃圾场景。数据显示,活动后居民混合垃圾正确分类率从62%提升至87%,有效实现了环保知识从理论到实操的转化。
此次“三下乡”活动通过清洁行动、知识传播和趣味实践的结合,将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具体行动。蒲公英志愿服务队以青春力量搭建起理念与实践的桥梁,既改善了社区环境,又播撒了环保种子,得到社区居民广泛认可。服务队将持续推进相关活动,让绿色信念在社区延续,汇聚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