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柑橘林响起“集结号”!大学生用音乐“指挥”群鸡,科技赋能新农事

发布时间:2025-07-15     阅读
在郁郁葱葱的柑橘林中,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正在上演。近日,来自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青村调色盘”深入田间地头,探访当地创新农户,意外邂逅了一种充满智慧的“柑橘-家禽”立体种养模式,更见证了科技为传统农业注入的澎湃活力。
  音乐“集结号”,群鸡列队随行
  团队成员最直观的惊喜,莫过于亲眼目睹农户利用音乐管理鸡群的奇景。当熟悉的旋律在果园中响起,原本散落各处的鸡群仿佛听到了“集结号”,纷纷聚拢,跟随播放音乐的农户或队员有序移动。“太神奇了!没想到音乐成了‘指挥棒’。”队员何思龙兴奋地表示。实践队巧妙利用这一特性,化身“音乐牧鸡人”,协助农户高效完成投喂工作。农户笑着解释,长期播放固定音乐形成了条件反射,大大节省了在广阔林间收集鸡群的人力,这正是他们高效生态种养系统的一环——柑橘树为鸡提供荫蔽和活动空间,鸡则啄食害虫、杂草并贡献天然肥料,形成绿色循环。
  
  队员协助农户喂鸡
  
  爱媛38号:精细呵护成就甜蜜果实
  这片果园的主角,是近年来备受市场青睐的柑橘品种——爱媛38号。面对求知若渴的大学生,种植户如数家珍。“爱媛38号果子好,皮薄多汁口感好,但枝条相对细软,‘骨头软’,承重是个考验。”他指着树上精心捆绑的布条介绍道。为了防止丰硕的果实压断枝条,果农需在挂果期化身“骨科医生”,用布条巧妙地将枝条相互牵引或固定支撑物上,分摊重量。他进一步解释,这些“保护绳”并非永久存在,“等树体再长大强壮些,结合科学修剪调整树形结构,这些辅助措施就可以逐步撤掉了。”言语间充满了对果树生长规律的精准把握。
  科技新农具,飞防替代“铁肩膀”
  谈及种植技术的变迁,农户感慨万千。他特别对比了柑橘褐斑病的防治方式革新。“以前背着沉重的药桶,一棵树一棵树地人工喷药,汗流浃背效率低,还容易喷洒不均。现在好了!通过无人机飞防,省时省力,精准又均匀,效率提升了何止一点半点!”无人机呼啸而过,几分钟便完成大片区域的喷洒作业,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的力量。
  
  听农户讲解爱媛橙种植园
  
  访谈尾声:甜蜜中的警醒与期盼
  在深入交流中,农户也流露出对产业发展的清醒认知。他坦言,诸如爱媛38号这样的优质品种多源自日本等国家,“他们在柑橘品种研发和精细化栽培上确实起步更早,积累更深。”这席话为沉浸在丰收图景中的队员们带来思考。农户寄望于青年学子:“农业的未来在科技,更在人才。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科技研究,培育出咱中国人自己的顶尖柑橘品种,把技术做得更精!”
  
  队员在果园中大合影
  
  实践心声:田野是最生动的课堂
  此次深入柑橘园的探访,让“青村调色盘”队员们收获满满。“从音乐养鸡的巧思,到布条撑枝的精细管理,再到无人机飞防的震撼,我们真切触摸到了现代农业的创新脉搏和科技伟力。”团队负责人邹宜伶总结道,“农户的经验和期盼,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任重道远。”这片飘荡着音乐与果香的柑橘园,已然成为队员们心中连接理论与实践、激发兴农志向的生动课堂。
作者:邹宜伶,郭柯林,王卓,徐文乐,张凯博,卢君宝,何思龙    来源:青村调色盘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巢湖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宿州市三八街道港利社区调研留守儿童现状
  • 触摸文明根脉传承华夏文明 大学生研学实践团探秘河南古址
  • “青春向党,艺心筑梦”社会实践团队三下乡
  • 影像医路行,青春筑初心
  • 影像医路行,青春筑初心
  • 7月12日,福建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影像医路传科普,红色橙心筑青春”实践队前往江阴市人民医院城中院区,开展参观学习与志愿服务活
  • 三下乡 2025-07-15
  • 青耘良西,熬出“致富粥”——生工学子暑期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 柑橘林响起“集结号”!大学生用音乐“指挥”群鸡,科技赋能新农事
  • “一叶兴乡”:青春智绘特色蓝图,科技赋能绿色“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