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寻红足迹学花鼓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7月2日,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12名学生在刘杨、魏黎丽老师带领下,走进凤阳县文化馆,专访省级非遗传承人、文化馆副馆长肖庆红,探寻凤阳花鼓的历史脉络与时代传承。
  在文化馆会议室,肖庆红手持花鼓、鼓条和小锣,向师生们娓娓道来:“凤阳花鼓起源于明代,原本是灾民卖唱乞讨的谋生手段。”她现场演绎经典唱段“说凤阳,道凤阳”,并指着歌词解释:“老辈人唱‘十年倒有九年荒’,如今时代变了,我改成‘中都古城立东方’,既保留韵味,又唱出家乡新貌。”她还提到,为便于携带,花鼓的形制也在岁月中逐渐缩小。
  面对“文化传播中的挑战”这一提问,肖庆红分享了2017年意大利米兰综艺文化艺术节的经历。“我们带着凤阳花鼓、武术、黄梅戏首次亮相欧洲,音乐一响,全场观众立刻围拢。”她笑着回忆,“后来才知道,在外国人印象里,这就是‘中国声音’。”此外,她还讲述了北美歌手翻唱《左手锣,右手鼓》、威尼斯船夫随乐哼唱的趣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小小的花鼓,真能架起文化沟通的桥梁。”
  从地方特色浓郁的艺术形式,到走出国门的文化符号,肖庆红主导创作的《鼓乡欢歌》、编创的三套新型花鼓操,正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生动实践。“淮河流域的豪迈与江南的婉约,都藏在这鼓点里。”她的讲述,让在场学生深刻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场跨越历史与国界的对话,不仅让巢湖学院学子触摸到凤阳花鼓的厚重底蕴,更引发他们对非遗传承的思考:如何在保留本真的同时创新表达?实践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探访为契机,用实际行动为非遗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作者:张皖星    来源:巢湖学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政企智联 数聚瓷力——广东工业大学“振兴燎原”突击队赴潮州市解码传统陶瓷产业的数字化转
  • 深入茶园场地,汲取产业发展之道
  • “一叶兴乡”实地调研出真知,携手共进促发展
  •  解锁文明与历史密码,感受凤阳的脉动
  • 寻红足迹学花鼓
  • 寻红足迹学花鼓
  • 淮河流域特色的凤阳花鼓,兼具北方的豪放与南方的婉约,这种独特的魅力通过传承人肖庆红老师的口中传递到巢湖学院实践队每一位学子的心
  • 三下乡 2025-07-16
  • 青春三下乡|陆水大坝见青春“智”理,数字治水载时代使命 ——河海学子深入陆水枢纽一线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