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当理工青春遇上东乡童心-一场翻越大山的暑期温暖约定

发布时间:2025-07-16     阅读
当理工青春遇上东乡童心-一场翻越大山的暑期温暖约定
7月16日,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点亮星灯暑期社会实践队奔赴甘肃省临夏市东乡族自治县,在东乡民族中学和锁南镇城南社区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课业辅导、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以及特色素质拓展课程,为当地留守儿童送去了知识与温暖,让孩子们在欢乐中度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
东乡民族中学作为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迎来了实践队队员们的热情参与。考虑到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在暑期面临的课业断层问题,实践队首先开展了针对性的课业辅导工作。队员们耐心细致地为孩子们解答数学难题、讲解语文知识点、辅导英语单词背诵。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队员们采用一对一的辅导方式,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他们攻克学习难关。八年级学生马涛开心地说:“哥哥姐姐们讲题特别清楚,我之前一直搞不懂的数学公式,现在终于明白了。”

图为实践队员为同学们辅导作业 王义泽摄

除了课业辅导,实践队还为孩子们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户外游戏活动。在操场上,羽毛球、丢手绢、打沙包和下象棋等游戏轮番上演,孩子们积极参与,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实践队员与孩子们一同奔跑、嬉戏,仿佛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这些户外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绘画课堂上,实践队员们为孩子们分发了画笔和画纸,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有的孩子画下了雄伟的天安门,有的孩子画出了家乡的美丽风光,还有的孩子把实践队员们的模样留在了画纸上。看着孩子们笔下五彩斑斓的作品,实践队员们深感欣慰。来自东乡族的小女孩马晓燕拿着自己的画作说:“我想把这幅画送给哥哥姐姐,感谢他们陪我们度过快乐的时光。”
科技小手工课程更是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实践队员们带来了简易的科技小制作材料,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制作指南针、小风车等。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不时提出各种问题,队员们都一一耐心解答。当看到自己制作的小风车转动起来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图为同学们在科技小制作的欢声笑语 刘谨萱摄

弹钢琴体验活动则为孩子们打开了艺术之门。民族中学为实践队员提供钢琴,队员们先为孩子们演奏了几首简单动听的乐曲,随后教孩子们认识琴键、学习基本的弹奏技巧。虽然孩子们大多是第一次接触钢琴,但他们学得格外认真,在队员们的指导下,渐渐能够弹出简单的旋律。
 
 
 

图为实践队员为同学们演奏 王义泽摄

在锁南镇城南社区,实践队同样开展了富有意义的关爱活动。针对社区内留守儿童暑期作业无人辅导的问题,队员们设立了作业辅导点,集中为孩子们解答作业中的疑问。从语文的阅读理解到数学的应用题,队员们都细致讲解,帮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实践队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在社区的活动场地里,孩子们和队员们一起玩起了 “丢手绢”“老鹰捉小鸡” 等经典游戏,爽朗的笑声传遍了整个社区。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也拉近了队员们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们在陪伴中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

​  图为实践队员为社区小朋友改作业 胡雨杰摄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东乡县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带去了知识和欢乐,也让实践队员们收获颇丰。实践队员胡雨杰表示:“在与这些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相处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淳朴与渴望。看到他们因为我们的到来而露出开心的笑容,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东乡民族中学的老师对实践队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这些留守儿童大多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暑期缺乏有效的学习指导和陪伴。兰州理工大学的实践队员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关爱与陪伴,对孩子们的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点亮星灯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此次东乡之行,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责任,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送去了关怀与温暖。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情谊。实践队表示,将继续关注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他们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和留守儿童群体,共同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助力。​
 
作者:刘文博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实践绽星火,科学启童舟
  • 精神火种与科学之光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