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悄然而至的夏日细雨宛若给香格里拉社区笼罩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析民生,科润皖江”社会实践团队身着一身清亮,踏雨而至,背包里的“色彩密码”正待解锁,藏在溶液里的斑斓亟待晕染出更胜于雨后天晴的明媚光影。
从“元素传奇”到“彩虹迁徙”的趣味漫游 活动伊始,“科学电影”拉开帷幕,门捷列夫先生以生动形象的动画形象首先带领孩子们从困倦的午后走进科学的世界。孩子们端正而坐,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眼中时不时闪烁惊叹的光芒,对自然科学肃然起敬。
纪录片完毕,队员直入正题,将孩子们的思绪牵回课堂。通过活泼的动画演示,把“毛细现象”巧妙比喻成“颜色的隐形脚印”。彩色水珠顺着“纸巾小桥”的纤维慢慢“走”向空杯,最终让素净的杯子染上灵动色彩,“这是水的小魔力在帮忙,就像看不见的小手在搬运颜色呢!”主讲队员解释着这一奇妙的实验成果,把抽象的原理讲得像童话。
紧接着,紫甘蓝汁的色彩变换时刻点燃了孩子们科学探索的好奇心,大家忍不住连连发问落进杯子:“它还会变其他颜色吗?”“是不是所有东西都能让它变色呀?”面对这些天真的问题,队员们组织好纪律,耐心地为孩子们解答实验原理。科学探索需要敢于发问,勇于质疑,积极改正的过程,其中一个孩子的质疑引得队员的注意,为了更严谨的传授科学原理,在及时的网络查证下,队员们更加全面地为孩子解答了问题。
亲手解锁魔法,亲历奇迹时刻 讲解埋下的兴趣种子,在动手实验时破土而出。在团队成员一对一的守护和指导下,小朋友们变身“小小探索家”,亲手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实验台上,好戏轮番上演。这边,“彩虹搬家”实验正进行:孩子们屏住呼吸,看着不同颜色的水珠在纸巾上慢慢汇聚,成功的喜悦让小脸蛋亮晶晶的。那边,铝丝和硫酸铜溶液的“悄悄话”也很精彩:打磨过的铝丝放进蓝色溶液,表面渐渐冒出“黑花”,又慢慢晕染成绯红,溶液的蓝色也悄悄变淡。“像有小精灵在里面画画呢!”孩子们的赞叹声,把活动室的气氛推向高潮。
“不光要看到奇迹,还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哦。”团队成员一边教操作,一边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颜色为什么只沿着纸巾走?”“铝丝放进溶液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在安师大学子的启发下,孩子们的好奇心变成了追问的动力,科学思维的嫩芽在亲手实践中悄悄生长,观察力、动手力和敢猜想的勇气,都在这场趣味课堂里得到了滋养。
科学星光闪烁,童智启迪新章 安徽师范大学的实践团队用一场充满温度的科普,让高校资源走出实验室、融入社区烟火,在"象牙塔"与"万家灯火"之间架起了一座彩虹桥。桥的一头,是严谨的科学原理化作童真可感的奇妙体验;另一头,是孩子们眼中跃动的光芒照见未来的可能。
未来,将有更多这样的探索在社区扎根,让科学的种子在更多稚嫩心田发芽。我们终将看见,无数细碎的好奇之光汇聚成河,载着探索的勇气与热爱,奔向更辽阔的科学星海。而这场雨中的相遇,不过是星辰大海启程时,最温柔明亮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