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当稚嫩的童声在社区活动室响起,回答它的不是枯燥的定义,而是一段段饱含深情的讲述。2025年7月5日,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研析民生,科润皖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再次走进芜湖市南陵县和顺社区,以“科普+人文”的独特配方,为社区的孩子们精心烹制了一场融汇家国情怀与科学魅力的暑期知识盛宴。
“那是在戈壁滩上,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打,没有精密仪器就自己造……”团队成员胡志鹏的声音铿锵有力,将“两弹一星”元勋们筚路蓝缕、以身许国的故事娓娓道来。宣讲台前,孩子们的小脸绷得紧紧的,眼神里充满了对那段遥远而光辉岁月的向往与崇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这24个字的精神内核,不再只是书本上刻板的印刷,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深深烙印在孩子们的心田,悄然点燃了爱国奋斗的热情火种。
精神的力量需要实践的滋养,科学的奥秘则在趣味中揭晓。紧随其后的科普实验环节,瞬间将现场变成了奇幻的科学乐园。成员蒋恬恬与董梦涵巧手搭建的“彩虹桥”,不仅以斑斓色彩吸引眼球,更在互动中传递了化学反应的奇妙与协作的温暖;刘珈琳和张唐节带来的“熔岩灯”实验,瓶内色彩斑斓的“熔岩”在光影下缓缓升腾、舞蹈,奇妙的景象瞬间引爆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为什么会动?”、“里面是什么?”追问声此起彼伏。
李柯与江俊杰的“牛奶珊瑚”实验压轴登场。当色彩在牛奶表面晕染、伸展,形成如海底珊瑚般瑰丽的图案,科学现象瞬间升华为一场视觉艺术。孩子们屏息凝神,惊叹于这微观世界的壮美。这些精心设计的实验,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大门,让抽象的“表面张力”、“密度”、“扩散”等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趣味盎然。“原来科学这么好玩,还能这么美!”一位小朋友兴奋地告诉志愿者。
如何让化学的奠基人“穿越”时空与孩子们对话?团队巧妙地选择了科普视频《门捷列夫在哪里》。当动画中那位留着大胡子的科学家“现身说法”,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元素周期表的奥秘时,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这种寓教于乐的“视频解说+互动”形式,让复杂的化学知识变得轻松易懂,成功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视频结束后,不少孩子模仿着门捷列夫的动作,兴奋地讨论着“氢氦锂铍硼”,科学的种子在欢声笑语中悄然萌芽。
从“两弹一星”的壮阔史诗,到杯中牛奶晕染出的微观艺术;从先辈筚路蓝缕的奋斗足迹,到门捷列夫穿越时空的智慧启迪,活动将爱国情怀的种子与科学探索的星火巧妙融合,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踊跃举起的小手、阳光下绽放的纯真笑靥,成为这场“科普+人文”交响曲最动人的音符。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共鸣与梦想的点燃,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高校学子以专业服务社会、以热忱照亮未来的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