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青春三下乡|脚踏秦川勘坝体实况,走访民情察水利民生 ————河海学子于湭河水库测坝识势,访水问民察真灌情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为进一步了解区域水利工程运行现状与民生关联,7月17日,河海大学国家水网智慧防灾调研团抵达陕西省渭南市湭河水库,正式启动新一阶段的流域实地调研工作。团队围绕“数据勘测—结构认知—民情调研”三条线同步展开实践,力求在山河之间寻脉国家水网建设的基层逻辑。
  首日实践为深入掌握湭河水库的工程布局与自然条件,实践团围绕坝区地形地貌与构造特征展开了系统勘察。湭河水库坐落于黄土高原与渭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南侧为缓坡丘陵,北侧为冲积阶地,地貌结构明显,水源涵养与汇流特征典型。实践团抵达现场后,首先对水库周边的地形地貌展开系统观测,通过判读等高线图、卫星遥感影像与实地走查相结合的方式,初步掌握坝址区域的地质结构与汇水条件。调研成员重点关注库区两岸岩土组成、植被覆盖率及入库河道冲淤形态,对水库库容变化、坝体稳定性和下游行洪能力等关键问题进行剖析。
                                                        坝体外围监测点与启闭机房布设情况  宋天浩摄
                                                                       坝体外围监测点与启闭机房布设情况  宋天浩摄
  在技术人员陪同下,成员们登临主坝坝顶,依托地形剖面图与实景观察,研判坝基与周边地貌之间的结构关系,对湭河水库坝体选址的科学性与区域水利格局的耦合机制有了直观认识。现场讲解中,工程师指出,湭河作为渭河的支流之一,承担着调蓄与防洪的双重任务,水库选址正是基于其集水面积集中、地形闭合度高、上下游梯级衔接顺畅的水文特性。实践团成员结合所学知识,对水库所在盆地的冲积沉降、边坡稳定、滞洪能力等问题进行了现场记录与技术分析,为后续坝体勘测和数据建模打下了坚实基础。
                                                         湭河水库整体图貌  宋天浩摄
                                                                         湭河水库整体图貌  宋天浩摄
  工程之根在地,工程之本在民。离开坝体后,实践团走进村庄,聆听水利设施背后的民生回响。在村落走访过程中,调研团成员详细了解了大坝建设与运行对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实际影响。不少村民反映,坝体有效削弱了洪水携带物质在下游的沉积,周边冲积平原的水土条件有所改善,部分区域作物生长更为稳定。近年来水利设施的完善极大改善了农业用水状况,使得原本受旱影响较重的农田得以稳定灌溉。当地传统种植的小麦、玉米等作物受水源保障提升影响,产量逐年提高,部分农户开始尝试多茬轮作与高效经济作物栽培,农业经营方式趋于多样化。“以前要靠天吃饭,现在只要管理跟上,年景都差不了。”一位村干部如是说。
                                                         成员走访沿坝村落  宋天浩摄
                                                                         成员走访沿坝村落  宋天浩摄
  与此同时,大坝拦蓄功能显著减缓了季节性暴雨所带来的山洪威胁,村庄在汛期的受灾频次明显下降,基础设施损毁与农田淤积问题大幅减少。村民生活用水稳定性显著增强,部分地区还实现了灌溉用水与生活用水的统筹调配。在稳水、稳粮、稳产的基础上,大坝建设所带动的维护、巡检等岗位也为周边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形成了“工程带动经济,水利服务民生”的良性闭环。调研成员在与村民交流中,深刻体会到一项水利工程背后所牵动的,不仅是技术逻辑,更是民生脉络。
                                                        湭河水库工程项目部  宋天浩摄
                                                                      湭河水库工程项目部  宋天浩摄
  脚下是黄土高原的断面,眼前是流域治理的缩影。从防洪调度到稳定灌溉,水利设施既守护一方安澜,也润泽着基层民众的生活与希望。本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实地检验,更是一次贴近民生、感知时代脉搏的深度学习。实践团以工程视角丈量水利基础,以群众视角体察灌溉成效,在数据与经验的交汇中深化了对“国家水网”战略内涵的理解。黄河岸畔的调研足迹不断延伸,也见证着青年一代将个人所学融入强国建设的责任自觉。未来,河海学子将继续扎根一线、锤炼本领,在新时代治水兴水的伟大实践中挺膺担当。
作者:王玺    来源:河海大学国家水网智慧防灾调研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桂工学子龙州起义纪念馆研学:赓续红色血脉 赋能绿色发展
  • 湖南工商大学“望山”青禾服务队抵达白溪关村——“芙蓉学子·乡村振兴”公益项目正式启动
  • 青春三下乡|脚踏秦川勘坝体实况,走访民情察水利民生 ————河海学子于湭河水库测坝识势
  • 攀峰1970米,对话晚熟芒果产业领航者李国田
  • 安徽理工大学青村调色盘团队三下乡:千里奔赴渝州地,青春服务暖人心
  • 安徽理工大学青村调色盘团队走进重庆红岩博物馆 感悟红岩精神
  • “一叶兴乡”实践团走进梧州骑楼城,感悟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