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深访六堡茶:沉浸体验千年茶韵,青春助力文化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7月15日,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一叶兴乡”乡村振兴三下乡实践团走进苍梧县沁怡六堡茶业合作社,开展了一场以“非遗文化研学”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实地参观、亲手操作、文化探源等形式,领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的独特魅力。
         茶园里,80后非遗传承人师傅亲自示范采摘技巧,要采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手指捏住芽叶基部轻轻上提,不能用力拉扯,不然会损伤茶树,也影响茶叶品质。成员们穿梭在茶树行间,按照师傅的指导采摘,聆听师傅介绍,六堡茶的品质,从采摘这一步就有讲究,只有采得标准,后续的制作才能有好基础。短短一小时,不少成员已采满一小篓,深刻体会到制作一杯好茶背后的辛勤与不易。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采摘茶叶
         在制茶区,非遗传承人向同学们演示了传统杀青工艺。200℃高温的铁锅前,传承人手掌紧贴锅底匀速翻炒鲜叶,边操作边讲解技术要点。同学们不仅近距离观察了茶叶形态变化,还亲身体验了翻炒过程,感受到传统工艺对火候把控的严格要求。

图为实践团成员学习制作茶叶
         随后实践团前往了茶船古道遗址,沿着保存较完整的古道石板路缓缓前行,观察昔日茶船停靠的码头遗迹。在文化展示区,团队成员详细阅读了茶道历史沿革与茶船运输图谱,并参观了古道沿线的茶商会馆、驿站遗址。通过沉浸式的实地体验,成员们直观感受到了茶文化与交通贸易、地方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

图为茶船古道示意图
         座谈会上,传承人师傅分享了"看茶制茶"的祖传经验,并表示,虽然现代机械可以标准化生产,但始终无法替代匠人对茶叶的感知和理解。实践团深受启发,一名成员表示,触摸茶青的瞬间,明白了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延续,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合作社合照
         此次实践中,团队计划后续走进校园,通过主题展览、手工制茶体验课等形式,让更多青年感受六堡茶非遗的魅力,为传统工艺的活态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编辑:欧睿睿 陈嘉浩 拍摄:陈嘉浩)
作者:黄昊 董醇创    来源: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英语韵律唤醒晨光 双语调研丈量乡土——贵师院外国语“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实践活动纪实
  • 湖南工商大学“治水七星队”赴西湖寺村“三下乡”——金融“活水”润乡村,青春脚步量民情
  • 湖南工商大学“三下乡”实践队:探寻农村污水治理的金融创新之路
  • 湖南工商大学“治水七星队”:从金融视角探寻白箬铺镇黄泥铺村污水治理新路径
  • 忆二七往事,缅二七精神
  • 扇影流芳,艾香传意:志愿之路,与“星”同行的温暖刻度
  • 笔墨描红承初心,忆苦思甜共前行 “计行耘梦共绘华章”民族团结实践服务团深入学习和田县改
  • 深访六堡茶:沉浸体验千年茶韵,青春助力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