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铁道线 实践辉耀三下乡
发布时间:2025-07-19 阅读:
——襄阳北编组站实践纪实 荆楚大地的盛夏,钢轨在烈日下泛着金属的光泽。作为全国铁路路网的"咽喉要冲",襄阳北编组站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超级机器,日夜吞吐着南来北往的列车,承载着国家物流动脉的脉动。这个暑期,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循着"三下乡"的足迹,以青春之名叩响铁路强国的实践之门,在钢铁洪流中解码交通强国的时代密码。
一、溯源问道:解码铁路智慧的"中枢系统"
初入编组站,纵横交错的铁轨如银色经纬铺展大地,调度指令与机械运转的交响震撼人心。青年学子们在专业人员带领下,从列车编组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到调度系统的"千里眼顺风耳",沉浸式触摸铁路运输的智慧内核。
在调度指挥中心,电子大屏上实时跳动的数据与光点,将书本上抽象的"车流组织"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运输图景;在检修车间,职工们手中的扳手与检测仪,诠释着"毫米级精度"背后的工匠精神。学子们捧着作业日志与职工探讨技术迭代,跟着巡检队伍丈量铁轨的每一寸延伸,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深刻体悟到"铁路大脑"高效运转的密码——是科技赋能的创新活力,更是精益求精的专业坚守。
二、躬身实干:淬炼铁道青春的"硬核担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穿上红马甲的青年们,以"学习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身份融入站场肌理。他们仰望攀爬在列车顶部的检修师傅,在安全距离内记录参数;他们俯身在铁轨旁观察道岔运作,用专业知识分析养护要点;他们在烈日下协助擦拭设备,让青春的汗水与铁路人的坚守同频共振。
从辨认车型的"入门课"到理解编组逻辑的"进阶题",从敬畏安全规程到掌握基础操作,学子们在"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的实干中,将"劳动最光荣"的信念深植于心。当指尖触碰到被岁月磨亮的钢轨,当耳畔听清机械运转的细微声响,他们读懂了:每一趟列车的安全通行,都是无数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
三、初心铸魂:锚定强国征程的"青春坐标"
实践的深度,决定认知的高度。在襄阳北编组站,学子们见证了最动人的坚守:调度员在屏幕前彻夜不眠,确保车流高效周转;检修工顶烈日冒风雨,守护设备万无一失;信号工在夜色中巡检,让每一盏信号灯成为安全的航标。这份"铁轨上的初心",让"交通强国"从宏大叙事变为具象的精神图腾。
"原来大国重器的根基,是无数人把平凡岗位站成了精神高地。"一位学子在实践日志中写道。当青春视角与铁路精神相遇,碰撞出的是"小我融入大我"的觉醒:从课堂到现场,是认知的跨越;从观察到参与,是担当的淬炼。学子们深刻认识到,铁路人的"铁肩担当",正是交通强国的脊梁;青年一代的"专业报国",正是民族复兴的底气。
离站时,学子们望着延伸向远方的铁轨,心中已埋下"铁肩担道义"的种子。这场青春与铁路的深度对话,不仅是一次实践历练,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它让"奉献、协作、创新"的铁路精神,成为青年成长的精神钙质;让"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嘱托,化为脚踏实地的行动自觉。
钢轨向前延伸,青春步履不停。这群曾在襄阳北编组站留下足迹的青年,必将带着实践赋予的力量,在交通强国的征程中书写更多"青春答卷",让三下乡的光芒,照亮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同频共振的逐梦之路!
作者:焦珂凡 邓子芊 来源:“铁流逐梦”企航职涯调研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火把映红凉山夜,彝汉同心颂团结
- 近日,正值彝族传统盛大节日——火把节。当晚八时,虽暮色初笼,但凉山的天光依然清亮。广东医科大学“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
- 三下乡 2025-07-19
- 青春赋能铁道线 实践辉耀三下乡
-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激昂旋律中,襄阳北的广袤土地正涌动希望浪潮。铁流逐梦志愿服务队,一群饱含热忱的青年力量,携青春朝气与实干担当奔
- 三下乡 2025-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