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青年学子用科技赋能乡村发展,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烟台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祝箐、辅导员毕艳金带领“数慧筑梦”志愿服务队于7月14日前往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志愿队合照 通讯员程连浩摄
一、乡村振兴:青春与乡土共绘新画卷
(一)循迹振兴路:解码“三涧溪样本”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三涧溪村以其突出的产业与文化成果,成为志愿者深入学习的生动样本。志愿者们与党的二十大代表、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面对面座谈,解码乡村蝶变。她寄语志愿者“洗涤自己,奉献自我”,将“信仰”的力量作为核心,让队员们对“听党话、跟党走”认识更深,将“守正创新、实干担当”内化为行动自觉,更加坚定了用青春行动诠释时代担当的决心。
图为队员们参观村史馆、与高淑贞书记面对面座谈 通讯员程连浩摄
(二)青年担当:多领域助力乡村发展
实践伊始,三涧溪青年志愿服务基地暨大学生社区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志愿者们凭借专业知识搭建起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平台,为乡村治理注入"数智"内核。同时精心运营"美丽三涧溪"微信公众号,开设特色栏目传播乡村故事。通过开展"一对一"数字扫盲行动,志愿者们深入村民家中进行赋能培训,教会老人使用远程医疗等功能。"手机能卖货、能看病,太方便了!"村民们的赞叹,正是数字技术改变乡村生活的生动写照。
图为三涧溪志愿服务基地揭牌 通讯员程连浩摄
为配合村庄迎检,志愿者们化身 “乡村美容师”,清扫街道、整理泉城书屋书籍、美化公共区域。在书屋整理现场,村民王大爷捧着刚找到的《果树栽培技术》说:“现在村里啥都不缺,连看书都跟城里一样方便!” 志愿者们真切体会到,“实干“是连接蓝图与幸福的桥梁。
图为志愿队帮忙打扫社区,助力乡村农业 通讯员程连浩摄
“数慧筑梦”志愿服务队来到牛一农博园开展助农行动。针对村民特点,志愿者们用质朴易懂的语言讲解电子带货操作和信息平台使用,现场演示技巧并制作操作手册。线下深入集市调研,帮农户挑选热销农产品,设计简约包装。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为传统农业注入新活力,有效拓宽了增收渠道。
二、反诈赋能与安全护航:筑牢乡村安稳“防护网”
依托专业优势,反诈专项小组深入乡村,聚焦财产安全与生活安全。志愿者们融合真实案例与网络安全知识,剖析常见诈骗手段,切实增强了村民防骗意识。同时,系统讲解用电安全知识,逐户排查老旧线路。志愿者们总结防范要点,用专业知识守护乡村安宁。
图为队员们为村民讲解网络诈骗 通讯员程连浩摄
三、科普筑梦:航模开启乡村科学“新视窗”
(一)挂牌启航:搭建专业桥梁
随着“青年志愿服务基地暨大学生社区实践基地”在章丘青少年宫正式挂牌,孩子们眼中迸发出的求知光芒,点燃了志愿者们践行社会责任的火种,搭建起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桥梁。
图为章丘少年宫志愿服务基地揭牌 通讯员程连浩摄
(二)航模教学:点燃科学梦想
挂牌仪式后,志愿者们带着航模套件走进教室。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飞行原理,他们将抽象的伯努利原理转化为生动比喻。在组装环节,孩子们在指导下拼接机翼、固定尾翼,动手验证知识。志愿者们体会到专业知识不仅是攻克难题的利器,更是点燃科学梦想的火种。
图为志愿者与小朋友航模课互动教学 通讯员程连浩摄
(三)放飞希望,双向成长
试飞时刻到来,十几架航模划破天空,孩子们欢呼雀跃。一个小女孩激动地喊道:“快看!空气真的把翅膀托起来啦!”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星光与萌发的梦想,让志愿者们深受触动。这不仅是一次科普,更是一场双向奔赴——志愿者们播撒科学种子,孩子们的热情涤荡着队员们的心灵,让大家重新审视专业学习的深层价值在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临别之际,志愿者们留下了完整的航模教学方案。志愿者队长表示:“我们带不走村庄的泥土,但能留下带不走的技术和希望。”这份沉甸甸的希望,正是青春奉献乡村结出的甜美果实。
图为志愿队与少年宫儿童合影 通讯员程连浩摄
四、结语:数慧助振兴,青春逐梦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乡村振兴需要接续奋斗。三涧溪村与“数慧筑梦”志愿服务队的盛夏之约,是新时代乡村奋进与青春闪光的动人缩影。田间地头的脚印、键盘上的敲击、反复优化的方案,都凝结成无形的勋章。他们坚信,这条城乡联通的希望之路,正由这一代青年与前辈们共同开拓,未来必将有更多青春身影投身乡村沃土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