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响应“百千万工程”的号召,以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干促进:村产业振兴指导意见》中“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这一指导意见,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百炼兴乡实践队深入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铜溪村水冚村,针对该村蜂蜜产业的发展现状,开展调研。此举旨在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蜂蜜品牌,拓展村民的增收渠道,为其注入青春活力,以实际行动支持乡村特色产业的品质提升和效益增长。
图为蜂箱实况。李庭钰 供图
为解决水冚村蜂蜜产业销售渠道有限、产业链条待延展的困境,实践队走进水冚村其中一位蜂农的养蜂基地进行了详尽的现场调研。成员们穿梭于蜜源林地,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详实的记录、与蜂农深入交流、广泛收集反馈等方式,深入探究蜂蜜从采集酿造至市场销售的全过程现状,积累了坚实的一线资讯与数据资料,为后续的精准施策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中华蜂。李庭钰 供图
2025年7月14日下午,团队成员们前往山区养蜂场进行实地考察,此次考察的重点是当地特有的“水冚山蜜”。成员们携带了笔记本和笔,以严谨的态度进行信息的搜集工作。深入水冚村后发现,连绵起伏的青山与繁茂的植被共同构成了优质蜂蜜的天然摇篮。围绕蜂蜜生产的关键信息,团队从基础生态信息入手,详细记录了蜜蜂的栖息环境、采蜜的周期性规律与习性,并依照花期与季节变化,细致梳理了不同阶段蜂蜜的品质特征;同时,成员们还向经验丰富的蜂农丘老伯咨询了蜂蜜酿造周期、不同花期蜂蜜品质差异以及蜜蜂越冬期间的管理与保护措施等专业性问题,为深入了解“水冚山蜜”产业奠定了扎实基础。
图为成员们记录蜂蜜习性。李庭钰 供图
为获取更为专业的蜂蜜知识,成员们积极向经验丰富的蜂农丘老伯悉心求教,探讨了蜂蜜的酿造周期、不同花期蜂蜜品质的差异,以及蜜蜂越冬的管理与保护措施、蜂箱的科学布局等问题。通过这一系列专业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成员们逐渐掌握了蜂蜜从“酝酿”到“成型”的整个流程。在此基础上,成员们进一步梳理出了从优质蜂种培育、生态养殖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信息,并准确地发现当前产业链中潜在的问题,并识别出改进的可能性。
图为丘老伯细心解答。李庭钰 供图
通过对蜜蜂养殖与蜂蜜生产全流程的细致梳理,成员们积累的详尽调研数据为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蜂蜜营销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过程中,成员们对乡村振兴的热情与乡村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实现了有机融合——这一大自然的“甜蜜结晶”正逐步转化为促进村民经济收入增长的“金色甘露”。
成员们紧密围绕推广农产品的核心目标,依托一手资料,协助蜂农构建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此举不仅为当地蜂农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而且实现了调研成果向助农实际效益的转化;同时,通过亲身实践助力“百千万工程”成为支撑人民幸福生活的坚实基石,其中运用智慧提炼实践中的生动经验与创新路径——使得青春的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展现出独特的光彩。
当青春的智慧与乡村的馈赠相结合,水冚村的蜂蜜成为超越山林间的自然珍品,成为推动村民经济收入增长、点亮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而投身实践的大学生以智慧之光点亮乡村希望,这片土地上孕育的希望与青年心中燃烧的激情,必将共同照亮乡村振兴的宽广道路。
通讯员: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百炼兴乡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