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路径,2025年7月23日,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一路前行实践团走进寿光云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实地探访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研发与应用,解码现代农业“精准灌溉、智慧施肥”的创新密码。
语音交互显神通,一键掌控水肥事
“你好,小正,打开回泵。”随着实践团成员一声指令,展厅里的智能水肥一体机应声启动,管道内随即传来水流涌动的轻响。公司吴总介绍,这款自主研发的设备搭载语音交互系统,通过简单对话即可完成灌溉、施肥等基础操作,机身内置的定位模块还能实时反馈设备位置,让管理更精准。
“设备支持人工手动、手机远程双模式操作。”吴总现场演示了配套的智能水肥APP,唤醒“你好,小正”后,屏幕上随即显示出灌溉模式、施肥模式等选项。“肥料无论是液体还是固体,从后端肥料桶加入后,进水口注水、搅拌装置启动,就能自动完成溶解与配比,通过滴灌或喷灌系统直达作物根部。”实践团成员注意到,设备侧边的压力表和电磁阀清晰显示着运行状态,后端的双重过滤器则专门针对井水含沙问题设计,有效避免滴灌孔堵塞。
图1 为实践团成员体验智能水肥一体机的语音控制功能。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精准适配多场景,科技助力精细化种植
在大田作物示范区,吴总指着正在运行的设备解释:“像小麦、玉米这类户外作物,设备可根据土壤EC值和pH值自动启停。当传感器检测到数值低于设定标准,会立即启动灌溉施肥程序,达到阈值后自动停止,完全不用人工值守。”而针对蓝莓等对水肥要 求极高的经济作物,设备能按照预设的“小时级”频次精准供给,解决了传统人工灌溉“多则涝、少则旱”的难题。
“这是单通道设备,对应一个肥料桶,要是种植基地需要同时补充氮、磷、钾等多种元素,我们还有双通道、三通道机型。”吴总打开设备控制面板,屏幕上清晰显示着不同作物的施肥参数库——温室番茄需肥量、露天黄瓜灌溉周期等数据一目了然。实践团了解到,通过手机APP,农户还能查看历史施肥记录和作物生长趋势图,为种植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图2 为吴总向实践团介绍不同作物的智能施肥参数设置。
通讯员 郑安慧 摄
全链管控筑生态,数字赋能农业升级
走进控制系统组装车间,流水线上的温室控制柜正在进行调试。“这个柜子能联动遮阳网、补光灯和卷帘机,手机远程旋拧旋钮都能操作。”吴总现场用小程序发出指令,车间模拟温室的遮阳板随即缓缓展开。旁边的物联网平台大屏上,实时跳动着寿光多个园区的气象数据:“你看,这个园区风速达到3级,系统已经自动关闭了喷灌装置;那个温室湿度超标,正在启动通风设备。”
值得关注的是,设备内置的电子围栏功能颇具特色。“一旦设备超出预设范围,小程序会立即推送报警信息,还能抓拍操作人员照片,既防盗窃又便于管理。”吴总坦言,目前这类智能设备更多应用于规模化园区,散户因成本和操作门槛限制使用较少,但随着“新农人”队伍壮大,轻量化的智能模块正逐步普及。
“从‘看天吃饭’到‘数据说话’,智能水肥设备正在重构农业生产方式。”实践团成员在总结中写道。此次调研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科技不仅是提高产量的利器,更是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正如吴总所说:“未来我们会推出更经济的散户版设备,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数字农业的红利。”
图3 为一路前行实践团与云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合影。
通讯员 郑安慧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