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上午,淮师大学生陈辉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西梁山烈士陵园,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参观学习活动,通过实地瞻仰、聆听历史,深切感悟革命先辈的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
导语
西梁山烈士陵园坐落于长江之畔的和县西梁山,这里是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的重要战场之一,无数革命先烈在此为了民族解放事业浴血奋战,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传承红色精神,铭记历史记忆,淮师大学生陈辉专程来到此处,追寻先烈足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正文
陵园概况与历史背景
西梁山因山体临江而立,地势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1949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西梁山作为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的关键阵地之一,见证了一场惨烈而英勇的战斗。为纪念在此次战役及周边战斗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当地政府于1952年修建了西梁山烈士陵园,园内安葬着2100余名烈士的遗骸,其中不乏年仅十几岁的战士。
陵园内绿树成荫,庄严肃穆,主要由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墓区、渡江战役纪念墙等部分组成。纪念碑高约25米,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时刻提醒着后人铭记先烈的奉献与牺牲。
下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 供图为陈辉

参观过程与所见所感
上午9时许,我来到烈士陵园入口,首先向烈士纪念碑行三鞠躬礼,表达对先烈的深切缅怀。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他缓步走进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战士们使用过的步枪、手榴弹、望远镜,以及记载战役经过的文献、照片等。其中,一封泛黄的家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一位年轻战士在战斗前夕写给父母的信,信中虽有对家人的不舍,却更洋溢着“为国家解放而战”的坚定信念。

该图为解放军战士的随身物品 供图为陈辉
“看到这些实物,仿佛能想象出当时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冲锋的场景。他们那么年轻,却愿意为了信仰献出生命,这种精神太让人震撼了。”我在参观时感慨道。
在烈士墓区,整齐排列的墓碑上大多刻着烈士的姓名与牺牲年份,也有部分墓碑因烈士身份不明,仅标注着“无名烈士之墓”。我走到一座标注“19岁,江苏籍”的墓碑前,驻足良久:“他和我现在的年纪差不多,却永远留在了这里。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正是他们用青春和生命换来的。”
此外,渡江战役纪念墙上密密麻麻的烈士姓名,更是让他直观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来之不易。据工作人员介绍,仅西梁山一战,就有近千名战士牺牲,他们用血肉之躯为后续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历史意义与现实思考
参观过程中,我与陵园的义务讲解员深入交流。讲解员是一位退休教师,多年来坚持在此讲述先烈事迹。他告诉我:“这些烈士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他们的牺牲不是结束,而是我们民族复兴的起点。”
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他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铭记历史,更要将先烈的精神转化为学习和奋斗的动力。“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理由懈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来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活动最后,我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写下感悟:“以吾辈之青春,护盛世之中华——不负先烈,不负时代。”
结语
此次西梁山烈士陵园之行,让我对革命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正如陵园内的标语所言:“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珍惜和平,开创未来。”作为青年一代,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方能让先烈的牺牲绽放出永恒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