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郑州大学学子访社旗山陕会馆,感悟明清商帮诚信之道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2025年7月26日,郑州大学“传承文化,赓续薪火”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团队成员,深入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社旗山陕会馆,进行了一次自主参观学习,旨在探寻清代山陕商帮的历史足迹,体悟其蕴含的深厚商业文化与诚信精神。
  这座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历时百余年方告竣工的宏伟建筑群,是清代山西、陕西商贾在赊旗(今社旗)集资兴建的同乡集会场所,见证了昔日“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商业重镇辉煌。团队成员在无陪同的情况下,独自徜徉于这占地13000平方米的“中国第一会馆”,感受其“艺术辉煌,绝无仅有”的建筑魅力与人文底蕴。
  甫入会馆,巍峨壮丽的琉璃照壁便映入眼帘。这座高10.4米、宽13米的巨壁,是团队成员关注的重点。壁面以千余块彩釉琉璃砖精心砌筑,正面“二龙戏珠”浮雕气势磅礴,栩栩如生;背面图案同样精美,更有“义冠古今”四个金色大字赫然在目,内联“经壁辉光媲美富,羹墙瞻仰对英灵”,外联“浩气已吞吴并魏,麻光常阴晋与秦”彰显着山陕商人对同乡先贤关羽忠义精神的推崇。字迹采用金黄色古写隶体,显得庄严肃穆生辉。团队成员驻足良久,深感这“琉璃照壁之最”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巅峰,更是山陕商帮以“义”为立业之本的无声宣言。

  穿过琉璃照壁,便是会馆的核心区域。团队成员逐一参观了悬鉴楼(戏楼)、钟鼓楼、大拜殿等主体建筑。团队成员尤其被遍布会馆的精湛石雕与木雕艺术所震撼。大拜殿前月台石栏柱础上,圆雕、透雕、浮雕技法并用,狮、虎、麒麟等瑞兽形态各异,生动威猛;“十八学士登瀛洲”与“渔樵耕读”两幅大型石雕,构图严谨,人物神态逼真,故事场景跃然石上,堪称“石雕艺术之最”。而悬鉴楼与大拜殿的额枋、雀替上,深达五层的透雕木刻,将故事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线条流畅,衣袂飘然,尽显“木雕艺术之最”的风采。每一处雕刻,不仅是能工巧匠技艺的结晶,更蕴含着祈福纳祥、教化人心的深意。

  在探寻建筑艺术的同时,团队成员更被会馆所承载的商帮精神所打动。大拜殿前檐镶嵌的慈禧太后御笔之宝“龙”、“虎”二字碑,昭示着此馆曾经的显赫地位,更是对山陕商帮实力与影响力的历史见证。然而,最触动团队成员心弦的,是陈列于馆内的数块商业碑刻。特别是清雍正二年《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矩》碑与乾隆五十年《公议杂货行规》碑,以严谨的文字,对度量衡的公平使用、商品质量、交易诚信、纠纷处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堪称清代商业道德规范的典范。碑文中强调的“诚信无欺”、“市价不二”等原则,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正是这种以“信义”为核心的商业伦理,支撑了山陕商帮纵横天下数百年,也铸就了会馆作为精神家园的基石。
  此次自主参观,对团队成员而言,不仅是一次对古代建筑艺术的审美之旅,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商业文化寻根之旅。社旗山陕会馆,这座集建筑瑰宝与人文精神于一体的殿堂,以其无声的琉璃、砖石与木构,向郑州大学的学子生动诠释了诚信、团结、开拓、进取的商帮之魂,为新时代青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诚信精神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参照。
作者:吕自贤    来源:郑州大学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法润鹰城播撒法治种 情系沃野助力振兴路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学子徐继圣泰安宣讲 童心共绘运河法治长卷
  • 企业纪实——探寻产业创新密码,链接理论与实践
  • 青山绿水映初心,挺膺担当育本草——“溯源本草,岐黄承薪”实践队赴大田、将乐开展社会实践
  • 淬炼清廉本色挺膺青春担当——西农大学子赴岐山召亭勤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