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在顺德大良升平社区开展焕新志愿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7月6日,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走进顺德大良升平社区的蠔宅,参与了两场意义非凡的活动——“蠔宅古建改造2.0行动”与社区迷你艺术馆活动。
  
  协力清杂,为古宅拂尘
  这座百年古建筑正等待新生——屋顶瓦片历经风雨侵蚀亟待修整,“蠔宅古建改造2.0行动”由此展开,只为让百年故事继续流淌。
  
  踏入蠔宅时,斑驳的蚝壳墙与松动的屋顶瓦片,都在诉说着“修整”的迫切。队员们戴上手套和口罩,指导老师细心叮嘱:“搬东西时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这座老宅。”
  
  男生主动负责搬运重物,两人一组稳稳抬起厚重的旧木板,小心避开地面的凸起和脆弱的蚝壳墙面。女生则专注整理零散物件,细致搬运架子上的物品。彼此配合间,现场忙碌而有序。
  
  没有指挥,却默契十足。谁累了,立刻有人补位;遇到卡在角落的木箱,大家围拢过来,喊着“一二三”同步发力。汗水浸湿了衣衫,但看着杂乱的空间逐渐敞亮,那份成就感让所有疲惫都化作了笑容。
  
  巧制展箱,让文化鲜活
  同时,蠔宅的社区迷你艺术馆活动正在热闹开展。大家领取"盲盒",用多样形式记录升平生活的烟火与温情。我们也积极加入其中,借由“巧制展箱”开启文化传承新篇。
  
  1、DIY展品箱时,我们将广东科技学院南门按比例缩小复刻,行政楼上“创百年学府,育产业精英”的标语清晰可辨,每道刻痕都是对学校的深情告白。
  2、用超轻黏土捏塑顺德双皮奶,模拟奶皮自然褶皱,嵌入颗颗红豆,让清甜奶香仿佛能穿透展品箱。
  3、把鱼灯推上“C位”,手工塑形、精雕鳞片纹路,力求重现巡游时的灵动神韵,恰似居民们用摄影、绘画等形式,讲述各自生活故事。
  
  协作中的温暖时刻,为创作增添了别样色彩:画累的队员接力创作,缺工具时总有“人形工具箱”递来剪刀、黏土;鱼灯骨架歪斜,众人围拢调整角度。正如社区迷你艺术馆汇聚千家故事,我们的创作也让校园情怀、顺德韵味与团队默契完美交融。
  
  这个满载温情的展箱,未来将静立在大良街道的转角处。当行人驻足凝视时,不仅能看见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留下的青春印记,更将透过这些作品,触摸到蠔宅沉淀的百年记忆——这是我们为这片土地谱写的最美青春乐章。
  
  汗水凝责,为传承注能
  从修缮古建的挥汗如雨,到艺术创作的巧思妙想,我们用双手接住历史,以创意延续故事。
  
  蠔宅的砖瓦墙记得我们的汗水,街角的展品箱会带着广东科技学院青承鱼灯突击队的印记,继续讲述古建与青春的故事。这个夏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疲惫后的成就感,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传承责任。
作者:青承鱼灯突击队    来源:青承鱼灯突击队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尺素传情,遥寄心意”——爱心书信课架起乡村孩子跨省友谊桥
  • 青春聚力推普行 民族团结谱新篇—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开展“同语同心筑
  • 萤火微光初绽乡村,支教新程启幕传情
  • 萤火微光初绽乡村,支教新程启幕传情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助力解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不足、农村地区学业辅导困境等问题
  • 三下乡 2025-07-28
  • 南财学子“三下乡”:“一村一品”团队深入调研伊犁薰衣草产业
  • 探千年文脉 传时代薪火 筑振兴之梦
  • 滁州学院三下乡团队(高唐堂,戴永圣,段博伟,闫超杰,杨浩然,宣浩,杨帅,汪泽星)赴南京博物院开展文化赋能学习实践活动纪实。
  • 三下乡 2025-07-28
  • “星火接力·‘潼’心筑梦”实践团在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   双江社区及金龙社区开展“七彩
  • 绣球灯笼手作课:让传统吉祥意韵在指尖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