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守护黄土窑洞文化根脉,以青春之力赋能乡村发展。2025年7月25日至27日,山西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窑韵智护队”来到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镇高崖村,踏访黄土窑洞,与村民围坐交流,在倾听民声、体察实情中,共话窑洞保护与乡村发展新路径。
窑洞现状:老窑有情怀,安全得上心
高崖村的黄土窑洞靠山而建,承载着村民们的集体记忆和深厚情感。夯土墙面上,水痕斑驳、裂缝交错,似岁月刻下的纹路;门楣处褪色的红对联、菱形“福”字贴画,仍留存着烟火生活的仪式感;一走进去,阵阵凉气扑面而来。然而岁月侵蚀与自然损毁让窑洞面临严峻挑战:部分窑顶因渗水导致墙皮剥落,细密裂缝如蛛网蔓延;地基失衡引发墙体倾斜,闲置窑洞门窗破损坏。
队员们穿行于窑洞之间,发现多数窑洞仍保留着土炕、灶台等传统生活设施,农具与手工艺品静静诉说着农耕文明的记忆。但随着村民的迁居,部分窑洞人去窑空,苍凉的院落里唯有荒草摇曳,曾经的烟火气息渐成往事。
“住了一辈子窑洞,对这些‘小毛病’早习惯了,但心里也犯嘀咕。”一位老奶奶指着自家窑顶的裂缝说。队员们一边记录隐患位置,一边和村民聊日常维护——多数人家会自己用黄泥抹一抹裂缝,遇到大问题才找村里懂行的人来修,但缺乏系统的保护办法。
科技保护与旅游开发:村民有期待,也有实在想法
“用科技保护窑洞?是用机器修吗?”听到“科技保护”,围过来的村民们一下子来了兴趣。队员们解释说,比如用专门的材料防渗水、用仪器监测裂缝变化,不用大拆大建就能加固窑洞。大家听完都点头:“要是有这法子,能让窑洞更结实,咱肯定愿意试!”
谈及窑洞旅游开发,村民们打开了话匣子。“咱这窑洞冬暖夏凉,还有红色历史,城里人肯定喜欢!”一位村民指着远处的山梁,眼中闪烁着憧憬。高崖村毗邻广胜寺景区,窑洞群与自然景观、红色文化资源形成独特的文旅优势。一位奶奶还说“要是能搞旅游,咱还能卖点自家种的小米、红枣。”但也有些村民担心:“游客来了,会不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队员们也指明先已保护窑洞为重,安全第一,后续再共同琢磨。
这次调研不仅摸清了窑洞的安全现状,更感受到村民们对老窑洞的感情——他们既想守好住了一辈子的家,也盼着用新办法让窑洞“活下去”。“窑韵智护队”将不忘初心,为保护窑洞和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