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科橙探索队深入赣南脐橙产业助力科技兴农

发布时间:2025-07-28     阅读
       2025年7月10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科橙探索队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兴农”战略号召,奔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六名青年学子组成的团队深入赣南脐橙核心产区,聚焦赣南脐橙产业发展痛点,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等方式,深入调研果园种植与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为当地脐橙产业提质增效贡献青春智慧。
       赣南脐橙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1971年从美国引种。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品种改良和产业升级,如今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品牌价值突破600亿元大关。这种橙子以甜酸适口、汁多化渣的独特风味著称,糖度稳定在12%以上,果肉脆嫩无核,更因赣州特有的稀土土壤而具备不可复制的芳香特质。在兴国县万亩脐橙基地,金黄色的果实挂满枝头,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但在这繁荣背后,却隐藏着制约产业升级的深层问题。
  科橙探索队一行六人深入赣南脐橙产区,通过实地走访和田间劳动等方式全面调研果农生产需求。团队重点考察了丘陵地形对果园管理的影响,详细记录了除草、施肥等环节的实际操作难点,并亲身体验了山地种植的艰辛。
  在实地调研中,科橙探索队发现当地果园种植与管理存在五大突出问题:机械化率不足、人工成本高昂、病虫害防治效率低下、自然灾害应对能力薄弱以及运输“最后一公里”难题。
  当前正值夏季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团队调研发现,当地果园仍普遍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果农钟大叔向队员反映:“无人机喷药虽然速度快,但雾化效果较差,实际防治效果反而不如人工。”调研显示,由于无人机设备普及率低、技术适配性不足等原因,当地果园仍主要依靠人工喷药。数据表明,该地区农业机械化率不足20%,灌溉、施肥、除草等环节都高度依赖人力。
  队长邹丽红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散户种植模式普遍存在且劳动力持续短缺,导致果园用工成本不断攀升。果农钟大叔坦言:“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农活,雇工越来越难。”更严峻的是,受山区陡峭地形限制,果园运输完全依赖人工肩挑,这不仅大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严重影响了脐橙的新鲜度和品质。
  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当地果农仍主要依靠传统经验进行防治。果农钟叔叔举例说明:“一接到降雪预警,我们就得连夜组织人力为果树覆盖保温材料。”最令人忧心的是黄龙病的防控现状,由于目前尚无特效防治药剂,一旦发现染病果树只能采取彻底砍伐的措施。
  调研数据显示,兴国县60%的脐橙园分布在坡度超过25度的山地。受陡峭地形限制,机动车辆难以进入园区,果实采收后完全依赖人工肩挑运输。这种地形条件严重制约了机械化运输设备的应用,导致人力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同时,运输时间的延长直接影响脐橙从采摘到仓储的新鲜度,最终导致果实品质下降,成为制约当地脐橙产业效益提升的主要瓶颈。
  在完成前期调研后,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科橙探索队的队员们换上劳动装备,亲身参与果园除草、施肥等农事作业。盛夏的果园闷热难当,队员们头戴草帽、手持锄头,仅劳作半小时就已汗流浃背。更艰难的是施肥环节,需要将沉重的有机肥一袋袋搬运至每棵果树旁。队员罗佳悦在劳作间隙擦拭着汗水说,这些肥料每袋都有几十斤重,一天要搬运上百次。没有机械化设备辅助,果农们日复一日承受着这样的体力负担。
  在此次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科橙探索队通过实地调研和劳动实践,对赣南脐橙产业发展现状有了深刻认识。队长邹丽红表示,这次实践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调研发现,当地果园在除草、施肥、运输等环节仍高度依赖人力,轻量化农机设备的推广应用将有效提升生产效率。

  实践队员们一致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深化了他们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知,更明确了未来专业发展的方向。团队将继续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实际行动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覃诗祺 邹丽红    来源: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萤火微光初绽乡村,支教新程启幕传情
  • 萤火微光初绽乡村,支教新程启幕传情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助力解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不足、农村地区学业辅导困境等问题
  • 三下乡 2025-07-28
  • 探千年文脉 传时代薪火 筑振兴之梦
  • 滁州学院三下乡团队(高唐堂,戴永圣,段博伟,闫超杰,杨浩然,宣浩,杨帅,汪泽星)赴南京博物院开展文化赋能学习实践活动纪实。
  • 三下乡 2025-07-28
  • 绣球灯笼手作课:让传统吉祥意韵在指尖绽放
  • 法润鹰城播撒法治种 情系沃野助力振兴路
  •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学子徐继圣泰安宣讲 童心共绘运河法治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