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促进民族交流交融。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同语同心筑梦,同心同向铸魂”桃源志愿服务团的13名志愿者在2025年7月4日至13日,深入阿拉尔市桃源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了一场以推普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以语言为纽带,用多样化服务架起沟通桥梁,为促进民族交流交融注入青春活力。
活动期间,志愿服务团紧扣“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筑牢民族团结根基”的核心目标,精准对接社区需求,推出系列特色实践举措。在“国语小课堂”上,志愿者们从汉字基础笔画、发音规则等基本功教起,结合红色故事宣讲和生活场景实例,帮助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加深对汉字的理解与运用,逐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商户因经营繁忙难以参与集中学习的情况,团队组建“推学入户”小分队,携带练习本、字帖等学习资料,利用商户闲暇时段上门开展一对一教学,耐心纠正发音偏差与书写错误,从日常对话到汉字书写,逐项破解沟通难题,让语言学习融入生活场景。
为让语言学习更具趣味性,团队特别聚焦社区儿童群体,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趣味教学活动。志愿者们组织儿童手工实践课,将汉字学习与手工创作巧妙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巩固语言知识;开展汉字故事讲解活动,用生动叙事带领孩子们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既是语言文化的传播者,更是民族团结的践行者。面对少数民族居民普通话基础薄弱、汉字书写不熟练的共性问题,志愿服务团决定从最基础的笔画顺序入手,手把手指导练习;送课上门时,细心观察居民学习习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看着学员从“提笔难”到能写出完整汉字,志愿者们真切体会到了语言打破沟通壁垒、拉近心灵距离的强大力量。这些经历让志愿者们深刻认识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情感的联结、共识的凝聚,是筑牢“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的重要纽带。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让志愿者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面锻炼。教学组织中,他们学会了根据不同群体调整教学方法;入户服务时,沟通协调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品质显著提升;团队协作中,彼此的默契与凝聚力不断增强。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参与基层服务,大家深刻理解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坚定了用实际行动服务社会、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决心。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未来将把实践中的所学所悟转化为行动自觉,持续关注基层需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青春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征程中绽放光彩。(文/范子涵 摄/王博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