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红色爱国教育、弘扬革命精神,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红土育苗”实践团于7月5日至7月12日在成都开展了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史料研习、实地瞻仰、人物访谈及主题教育等形式,探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图为队员在西华大学门口合影留念 赖雨 摄
活动前期,团队成员齐聚一堂,围绕本次“红心筑梦·红韵传薪”项目的开展细节展开热议。大家深知,充分的前期准备是活动成功的关键,于是纷纷投身于资料收集工作中。他们走进图书馆,仔细翻阅《成都革命斗争史》《川渝英烈传》等历史文献和报纸杂志,从泛黄的书页中找寻成都地区革命历史的蛛丝马迹。同时,团队成员们还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以及在权威网络平台上搜索相关信息等方式,广泛收集成都地区革命历史、烈士陵园相关资料及烈士事迹,探寻革命岁月的蛛丝马迹。
7月6日,团队赴成都市烈士陵园参观。在烈士纪念碑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熠熠生辉,庄重的氛围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我们深切缅怀烈士们为了理想信念,在烽火硝烟中浴血奋战、在和平年代里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走进展馆,队员们放慢脚步,认真参观馆内陈列的文物、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位无声的讲述者,队员们仔细聆听着它们背后的故事,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烈士们当年的英勇无畏。纪念馆内的史料、实物,生动再现了烈士们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奋斗历程,让队员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心中对烈士的敬仰之情也愈发深厚。最震撼人心的是 “追思园” 里的 4585 名烈士英名录。法学专业的薛雨涵同学发现,名录中有 21 位烈士牺牲时未满 20 岁,最小的黄强烈士年仅 21 岁便在新疆反恐战斗中英勇捐躯。她在参观笔记中写道:“他们把生命定格在最灿烂的年纪,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和平?
图为队员观后有感,在白板上写下“位卑未敢忘忧国” 范晓璐 摄
7月7日下午,团队成员前往退伍军人王鑫淼老师家中进行专题访谈。“从军营到社区,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初心。”王鑫淼老师的话语掷地有声。这位曾服役于特战旅的退伍女兵,分享了她创建 “军旅戎创” 志愿服务队的初心:“2019 年我第一次慰问老兵时,87 岁的张爷爷拉着我的手说‘我们不怕牺牲,就怕被遗忘’。” 正是这句话,让她毅然投身红色教育事业,至今已开展宣讲活动 400 余场,覆盖 4 万余人次。
在交流中,王老师特别强调 “在地化传承” 的重要性:“成都的红色资源不仅在烈士陵园,还在社区街巷里。比如郫筒街道的‘红色院落’,就住着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 还结合自身经历,为团队即将开展的社区宣传活动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持续传承红色基因等宝贵意见。两个小时的访谈里,军徽与团徽的微光交相辉映,勾勒出红色精神代际传递的温暖轨迹。
图为团队成员对退伍军人王鑫淼老师进行的“红色传承”专题访谈 赖雨 摄
7月8日上午,团队赴成都市郫都区合心社区儿童托育中心,组织开展以“红土育苗,永怀先烈”为主题的红色教育活动,向少年儿童传递红色精神,厚植爱国情怀。如何让崇高的红色精神在稚嫩心田生根发芽?团队精心设计,寓教于乐。“谁是你心中的英雄?”互动伊始,孩子们的回答天真而多元,从消防员到警察。当团队成员以动画重现百团大战的壮阔场景,用绘本讲述彭德怀元帅“谁敢横刀立马”的戎马一生时,“英雄”的轮廓在孩子们心中愈发清晰、崇高——他们是火光中无畏的逆行者,是暗夜里家园忠诚的守护者。绘画环节,稚嫩的画笔下,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是英勇冲锋的战士身影,是孩子们对“英雄”最纯真的礼赞。当《歌唱祖国》熟悉的旋律流淌开来,孩子们小手紧握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节奏用力挥舞。那一刻,清澈的童声汇聚成河,孩子们纷纷挥动着手中的小红旗,小红旗汇成跳动的红色海洋,炽热的爱国情感在小小的空间里澎湃激荡。那一面面小红旗,就像一颗颗红色的种子,在歌声中悄然萌芽,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等待着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图为“红土育苗,永怀先烈”主题课堂的互动问答环节 赖雨 摄
最后,团队召开了活动总结大会,全体成员参会。会议对本次活动的策划执行、成果亮点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复盘。各小组代表纷纷上台,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有的队员表示,通过这次活动,自己对成都的红色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白了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责任;有的队员说,在与退伍军人和老党员的交流中,感受到了他们对红色精神的执着坚守,自己也深受鼓舞,决心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还有的队员提到,看到孩子们在红色教育活动中眼中闪烁的光芒,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也更加坚定了继续传播红色文化的信念。队员们纷纷表示,要让这次活动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挥青年学子的优势,通过更多样化的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红色基因的传递中,让英雄精神照亮更多人的前行路,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此次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是西华大学法学与社会学学院 “红土育苗” 实践团对红色爱国教育的一次深入探索与实践。它不仅让团队成员自身受到了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更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红色文化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在社会上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讯员:赖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