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却挡不住湖南师范大学护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乡土的脚步。一群怀揣着健康使命与青春热忱的护理学子,收拾行囊,踏上乡村大地,以调研为舟,穿梭在田野村落间,书写属于他们的健康关怀故事,践行着新时代护理人的初心。
【初遇乡土】

图1 葡萄园里的健康观察 何丽平摄
7月28日,实践团走进葡萄园,繁茂的藤叶间,串串紫葡垂挂。队员们俯身查看葡萄生长,更不忘与种植户交流:“叔叔,您每天在园里弯腰劳作,腰肩会不会不舒服?”“阿姨,夏季蚊虫多,您有没有被叮咬后皮肤过敏的情况?”从劳作强度对骨骼肌肉的影响,到田间环境引发的常见健康问题,大家边听边记,把“职业健康隐患”调研维度,融入乡村农业生产实际场景。

图2 农家院落的深度访谈 何丽平摄
7月29日,农家小院,成了最温暖的调研“诊室”。队员们围坐在大爷大妈身旁,像家人般唠起家常。“奶奶,您降压药按时吃不?村里卫生室能方便买到不?”在农家小院,大家围拢着大爷大妈,仔细询问身体状况、日常就医难题。并且细心老人遵医嘱按时吃药,向他解释高血压用药相关知识。队员们耐心听村民讲述劳作中的健康隐患,从农活强度到饮食作息,细致捕捉乡村健康“微表情”,为后续健康服务与研究积累第一手素材。

图3 河畔交流的多维洞察 何丽平摄
7月30日,乡间河畔,微风轻拂。队员们与垂钓村民并肩而坐,话题从“鱼情”自然延伸到“健康情”。“大哥,您经常在这儿钓鱼,有没有觉得腰背酸困?”从生活环境到日常习惯,从运动健康到生活安全,多维挖掘乡村健康影响因素。一些“接地气”的反馈,让调研数据更具烟火气,也让队员们深知乡村健康守护,要从生活细微处发力。

图4 探寻文化地标 陈鸿鹄摄
7月31日,驻足“经学之乡”碑刻前,斑驳的字迹、厚重的历史氛围,让队员们陷入沉思。大家追溯当地文化传承,讨论“经学传统对村民健康观念的影响”——古老的文化基因里,既有“养生有道、顺应自然”的智慧,也存在“小病拖、大病扛”的旧观念。队长感慨:“乡村健康建设,不能只治‘身病’,更要治‘心病’,用文化赋能健康观念更新,让传统智慧与现代医疗同频共振。”后续,我们团队计划结合当地文化特色,设计健康宣教内容,让健康知识乘着文化的翅膀,飞进村民心坎。

图5 皮肤晒黑,初心更 “亮” 陈鸿鹄摄
经过7月28日-8月3日的乡间调研,队员们肤色黑了一圈,却笑称这是“乡土勋章”。白天奔走在烈日下,晚上在村委会整理问卷、录入数据,蚊虫叮咬、暴雨突袭,都没能打乱节奏,所有辛苦都化作前行动力,‘健康中国’的使命,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就藏在为村民答疑解惑的瞬间,藏在每一份填好的问卷里。
【调研收获,驱动专业成长】

图6 湖南师范大学老年护理学课程团队 陈鸿鹄摄
调研中发现的“老年慢性病用药依从性差”“基层医护人员专业培训不足”等问题,让队员们意识到,课本知识与基层需求存在“衔接缝隙”。大家计划在未来结合调研成果,优化老年护理课程实践内容,让护理教学更贴近乡土健康实际。“我们要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专业成长的‘养分’,未来才能真正成为懂基层、会服务的护理人。”后续,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数据,形成详实报告,向当地卫健委、基层医疗机构反馈,推动乡村健康服务优化,让青春调研结出守护健康的果实。
此次三下乡,是护理学子洞察基层健康的窗口,更是践行“健康中国”使命的起点。未来,大家将带着调研积累的经验、沉淀的初心,深耕专业学习,持续关注乡村健康动态,把乡村健康需求融入护理实践,提升为老年群体、基层群众服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