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9日,徐州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在徐州市多个社区及教育机构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智慧助老、科技科普、健康宣讲和红色文化传承等系列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为社区老人和青少年送去关怀与知识。
智慧助老进社区,跨越数字享便捷
7月7日上午,民健社区的活动现场热闹非凡。一早,志愿者们便搭建起手机咨询点和拍照点,为老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帮助。“小伙子,你帮我看看这手机怎么总弹出广告?”一位老人拿着手机向志愿者胡宇航求助,胡宇航耐心地帮老人关闭了不必要的通知权限,并讲解了预防弹窗广告的小技巧。
在智慧助老手机宣讲环节,荣欣悦和陈春宇结合PPT,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手机字体放大、定屏等实用功能。“大家看,这样双指往外一拉,字就变大了,是不是清楚多了?”陈春宇边演示边讲解,老人们纷纷拿起手机跟着操作。随后的互动小游戏中,老人们通过完成各项手机操作任务获得盖章,现场氛围十分活跃。
脸谱绘制环节更是让老人们兴趣盎然。志愿者们发放脸谱材料后,一对一指导老人用手机搜索传统脸谱或用AI生成新脸谱。75岁的周爷爷在李伟丽的指导下,成功用手机生成了一个融合现代元素的脸谱图案,他高兴地说:“活了大半辈子,还没见过这么神奇的,用手机就能画出新脸谱,真是长见识了!”
反诈宣传也受到老人们的重视。志愿者冯蕾用生动的案例讲解了常见的诈骗手段,提醒老人们提高警惕。志愿者们还手把手指导老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有了这个APP,就像多了个护身符,心里踏实多了。”社区居民赵阿姨说道。
图为志愿者指导老人绘制脸谱。戴菁岑供图
科技科普伴成长,童心探索向未来
“机器人为什么能自己走路呀?”7月8日下午,在徐州市禾润儿童康复幼教中心,孩子们围着四足机器人好奇地发问。志愿者李伟丽通过PPT详细介绍了四足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原理,并将孩子们分成5组进行实操体验。
在志愿者的指导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机器人,看着机器人完成前进、转弯等动作,教室里不时响起阵阵欢呼。“我以后也要造机器人!”许多孩子在成功操控机器人后,眼神里充满了兴奋,说出了未来美好的期盼。
7月9日上午,苏电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公益暑托服务”点里,20名学生同样体验了机器人教学课堂。志愿者李伟丽和张弘将孩子们分成5组,指导他们进行机器人功能实操。一组的孩子们配合默契,最快完成了机器人指令功能实现,获得了志愿者们准备的小奖品。
除了机器人教学,科技发展主题宣讲也让孩子们收获颇丰。韩林桂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向孩子们展示了科技发展的历程,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图为志愿者指导儿童操作四足机器人。梁会宝供图
健康宣讲护成长,红色教育植心间
“小朋友们,看书的时候眼睛要离书本一尺远哦。”7月9日下午,黄山中心幼儿园中班里,荣欣悦给20个孩子讲解了用眼健康知识。她通过PPT生动地展示了用眼不当和坐姿不良的危害,并传授了科学坐姿口诀。随后的“蒙眼贴五官”游戏中,孩子们在潘永旺、梁会宝等志愿者的带领下,欢声笑语不断,在游戏中加深了对身体部位的认识。
在多个“公益暑托服务”点,志愿者李杰开展了沉迷电子产品危害的宣讲。“长时间看手机会让我们的眼睛受伤,还会影响学习哦。”李杰结合案例,让孩子们明白了合理使用电子产品的重要性。随后的“时间小管家”互动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拨钟面、绘制24小时披萨饼图,学会了合理规划时间。
红色教育也贯穿在各项活动中。在云龙区和平上东社区暑托班,孩子们观看了儿童红色专题纪录片后,开展了“童声颂经典”红色诗词接龙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孩子们稚嫩而有力的声音回荡在教室里,红色基因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心。
图为暑托班孩子们展示绘制的24小时披萨饼图。余锦涛供图
7月9日,随着最后一项活动的结束,徐州医科大学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用专业的知识和真诚的服务,为社区老人和青少年送去了温暖与关怀,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民健社区老人与志愿者合影。余锦涛供图
(通讯员 戴菁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