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侗笙传薪,峒乡育虹”三下乡实践团团队成员们换上靛蓝色的侗族服饰,头戴精致银饰,行走在青石板路上,银饰碰撞出细碎的声响--一场侗族服饰的“动态记录”活动,正在这片峒乡悄然进行。
成员们身上的侗装,是当地非遗传承人亲自指导穿戴的“活态遗产”:老布染就的靛蓝色,凝结着侗家人对自然的尊崇;衣襟上绣着的鼓楼与稻穗图案,是先辈对家园的刻画;厚重的银项圈、蝴蝶纹耳环,每一件都留存着匠人捶打的温度。“这不仅仅是穿衣服,更是把侗族的历史披在了身上。”一位成员轻抚衣角的刺绣感慨道。
“幸福的侗家哎,多嘎多耶情豪放……”团队成员伴着《侗歌声声唱给党》的旋律起舞,衣衫飘动间,银饰发出清脆的声响,与歌声一同在峒乡的空中回荡。成员们运用现代拍摄手法,镜头追随着流动的靛蓝色,将侗装与古老建筑、传统手艺、青春身影、传承使命,都定格在同一方画面中。此外,他们还身着侗装拍摄了诸多相关视频,计划通过新媒体平台,让侗族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侗笙传薪,峒乡育虹”三下乡实践团紧扣文化传承的实践主线,以服饰为媒介、以镜头为视角、以新媒体为助力,让侗族文化的火种借青春力量传播得更远。这场传承之行,无关流量热度,只为让千年侗韵在时代浪潮中永葆生机,让更多人听到--侗乡的故事,正焕发着青春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