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深入恩施,探寻乡村振兴发展路

    发布时间:2025-08-13     阅读
    来源:“徽乡耘墨·酉水新程”乡村振兴实践团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深入恩施,探寻乡村振兴发展路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为积极探寻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助力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徽乡耘墨・酉水新程”团队于7月29日至8月2日开启了意义重大的实践学习之旅。其间,该团队先后深入恩施的青堡村、彭家寨以及诸天村,围绕乡村如何振兴这一核心主题,扎实开展各类实践学习活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和物质基础
乡村只有具备了蓬勃发展、富有活力的产业,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经济收入,让农民真正富起来。
青堡村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智慧农业,采用套种、轮种的种植方式,使用无人机播种泼洒农药,选取优良玉米和药食同源的黄精、百合,让“土疙瘩”真正变成了“金疙瘩”。不仅如此,青堡村还引进烟草公司在当地建设工厂,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产业融合发展打破了产业界限,拓宽了增收渠道。
青堡村、彭家寨、诸天村依托自身优势建立不同的乡村旅游方向进一步盘活了乡村资源,带动乡村经济持续繁荣,为乡村振兴其他方面的推进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和智力保障
乡村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来推动,无论是产业的创新经营、文化的传承弘扬,还是生态的科学治理、组织的高效运转,都离不开各类专业人才。
青堡村的“新农业”人才是青堡村农业发展的一大助力,使农业种植更加科学,更加先进。彭家寨的“新旅游”人才,邀请专业人员设计乡村游玩项目,使之更加有特色,更加吸引人。诸天村的“新管理”人才是诸天村人民生活美好生活,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和精神支撑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乡村的历史记忆、民俗风情和价值观念,是乡村区别于城市的独特标识。传承和保护古村落、非遗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让乡村留住“根”与“魂”,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保障。
恩施西兰卡普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文化传承、产业带动、旅游助力等多重重要角色。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凝聚乡村人心力量;发展特色手工艺品产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丰富乡村旅游体验,塑造乡村文化品牌。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底色和可持续发展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天然优势和宝贵财富,保护乡村的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风貌,关乎村民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的长远发展。
彭家寨在生态振兴上举措得力。秉持“保护”与“发展”理念,保护原生态环境,留存村落生态本底与特色风貌。推动文旅融合,构建“四态”合一体系,打造旅游景区,借节庆、非遗等活动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以党建引领,用共同缔造法整治人居环境,动员各方力量改善乡村环境。发展生态特色产业,探索种养殖与生态旅游结合模式,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和引领力量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发展的“主心骨”,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通过选优配强带头人、规范党组织生活、强化服务功能等,能够凝聚党员力量、引领村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确保各项政策在乡村落地落实。
青堡村村委会通过组织形式创新凝聚发展合力。村书记蒋昌明介绍,青堡村村委会牵头成立农村生产合作社,将分散农户纳入统一经营体系,创新推出“一份力、四分利”合作模式,即通过土地、劳动、集体、发展基金按比例分成的利益分配机制,确保村民在参与生产过程中获得稳定收益,切实体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理念。青堡村村书记蒋昌明还提到“青堡村不仅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乡村振兴,还创建村集体经营公司,由村集体独立运营,收益用于充实村集体发展,如整修道路、更换路灯等民生需求。
总之,乡村振兴的道路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多方面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恩施的乡村为我们提供了他们的智慧与方向,希望每个乡村都能从中有所收获,找到自己的“振兴路”。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感悟老兵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 青岛农业大学国旗护卫队支教服务团此次活动既是对老兵的致敬,也是一次生动的红色传承实践。我们将把邓老的精神转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
  • 三下乡 2025-08-13
  • 三秦大地解码绿色能源双轮驱动
  • 暑期伊始,南京师范大学“绿色能源与双碳战略”实践团深入陕西,循着汉江的“蓝色动能”与渭北的“金色阳光”,探访大唐蜀河水力发电站
  • 三下乡 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