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湖北医药学院“童心协力”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观音镇中心小学,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太极拳课。拳起拳落间,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撒,也为这个夏天增添了一抹独特的活力与韵味。
第一天的教学从“认识太极”开始。志愿者们先是播放了精心剪辑的太极拳纪录片,画面里,白发苍苍的老者行云流水的动作与清晨的薄雾相融,孩子们看得眼睛发直。“大家看,这位爷爷练的‘云手’,是不是像在云朵里穿梭?”志愿者陈同学边说边比划,笨拙的模仿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原本拘谨的气氛瞬间活络起来。
活动当天,志愿者们早早来到学校操场,整理好教学用具。面对充满好奇的孩子们,团队中擅长太极拳的志愿者陈同学先是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太极拳的起源与文化内涵:“太极拳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武术,讲究‘以柔克刚’‘动静结合’,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让我们学会专注和沉稳哦。”
教学中,志愿者们分解动作、示范要领,从最简单的“云手”“野马分鬃”教起。孩子们起初有些羞涩,但在志愿者的鼓励下,渐渐放开手脚,跟着口令一招一式地模仿。阳光洒在操场上,孩子们认真的眼神和略显稚嫩的动作相映成趣,不时传来阵阵欢笑。“老师,这个动作我好像学会啦!”一名小女孩兴奋地举起手,脸上洋溢着成就感。

图为学生们进行热身运动。
“野马分鬃要转腰,手臂像拉开的弓;白鹤亮翅要抬脚跟,身体像展开的翅膀……”上午十点,观音镇中心小学的操场就响起志愿者清亮的口令。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动作,志愿者们把每个招式都编成了小故事:教“搂膝拗步”时,就说“想象前面有朵小花,咱们弯腰轻轻护住它”;练“金鸡独立”时,就讲“小公鸡站在石头上,要稳稳的才不会掉下来”。
除了教授动作,志愿者们还结合小故事讲解太极拳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处世智慧,让孩子们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接触传统武术,既锻炼了身体协调性,也能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团队负责人程同学说。
这场看似简单的太极拳教学,背后藏着志愿者们的用心。出发前,团队专门邀请了学校武术协会的指导老师培训两周,从招式细节到教学技巧反复打磨;考虑到乡村孩子的体力特点,他们将原本复杂的套路简化成16式,每节课控制在40分钟内;担心孩子们中暑,特意准备了藿香正气水和绿豆汤。
此次太极拳教学活动是湖北医药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让乡村孩子在运动中强健了体魄,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正如志愿者吴同学所说:“或许孩子们以后不会成为太极高手,但当他们想起这个夏天,想起那些一起练拳的上午,想起太极里的‘沉稳’与‘包容’,这份记忆就会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力量。”而这份力量,也将随着青春的脚步,在更多乡村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文化传承的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