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中国矿业大学“红色逐梦队”:云端聚力探寻家乡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
    来源:中国矿业大学“红色逐梦队”温子文

  为充分利用家乡红色资源,感悟多元革命精神,创新社会实践形式,7月28日至31日,中国矿业大学“红色逐梦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返回各自家乡,以“云端聚力、分头行动、协同创作”的模式,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基因传承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分散探寻所在地的红色印记,并通过线上协作完成宣传产品的策划与制作,实现了红色教育的广覆盖与深融合。

  实践期间,队员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家乡的红色沃土。7月28日,身处河南省禹州市的队员代表,怀着庄重的心情,独自前往当地烈士陵园进行探访。他肃立于纪念碑前敬献鲜花、鞠躬默哀,仔细瞻仰烈士墓碑,阅读碑文记载的英雄事迹,深刻体悟革命战争年代先辈们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牺牲精神,并用镜头记录下所见所感,为团队积累珍贵素材。7月29日,另一位身处湖南省常德市的队员代表,则探访了记录社会主义建设辉煌历程的东方红博物馆。他沉浸于馆内丰富的历史文物、图片和文献之中,特别是围绕“东方红”拖拉机等标志性展品,深入了解常德地区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壮阔历史,深刻感受红色基因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延续与闪光。这两次身处不同地域的深度探访,如同两束来自历史深处的光芒,照亮了队员们对红色精神多元内涵的理解。

  参观禹州市烈士陵园

  参观常德市东方红文博馆

  7月30日至31日,分散在各地的“红色逐梦队”成员们通过线上平台高效集结,开启云端协作模式,集中精力进行社会实践成果的转化与创作。队员们打破地域限制,分工合作,热情高涨。宣传视频制作的成员们,依托前两日禹州烈士陵园和常德东方红博物馆探访获取的丰富影像、图文素材以及队员的实地感悟,展开线上头脑风暴。他们共同撰写饱含深情的解说文稿,精心筛选画面,远程协作进行视频剪辑与后期合成。这部融合了不同地域红色印记的视频作品,旨在跨越时空,生动展现从革命烽火到建设热潮中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的红色精神谱系,激发观众的共鸣与思考。海报设计的同学们则围绕“铭记·家乡丰碑”、“奋进·时代足迹”、“传承·青春担当”等主题,在线上交流创意构思。他们结合各自家乡红色资源的特点,运用专业设计软件,创作出主题鲜明、风格统一又各具地域特色的系列宣传海报,将抽象的红色精神以直观、艺术的视觉形式呈现。与此同时,问卷调查的成员们则根据团队统一设计的“红色基因认知与传承现状”问卷,在各自家乡所在地(涵盖多个省市)的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同步开展了线下问卷调查工作。他们广泛接触不同年龄层的居民,耐心沟通,回收了覆盖地域更广的有效问卷,为团队研究不同地区公众对红色历史的认知差异、精神认同及传承创新建议提供了宝贵的一手数据。

  宣传海报制作

  此次以“云端聚力、家乡寻红”为特色的社会实践,为中国矿业大学“红色逐梦队”的成员们提供了独特的体验和深刻的收获。团队成员不仅深度发掘了家乡本土的红色历史资源,获得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深刻的历史认知,更在实践中锻炼了在分散状态下高效沟通、远程协作、整合资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表示:“这次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遍布神州大地,其精神内核是相通的。无论是禹州烈士陵园的英魂长歌,还是常德东方红博物馆的建设史诗,都给予我们巨大的精神滋养。而通过线上平台将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共同创作视频、设计海报、分析问卷,则展现了数字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创新路径。这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责任的觉醒和能力的提升。我们将把这些融合了多地红色印记的实践成果——视频、海报、调研报告带回矿大校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分享,讲好来自不同家乡的红色故事,激励更多同学探寻身边的红色历史,自觉担当起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时代使命。”

  中国矿业大学“红色逐梦队”此次创新性的分散实践与云端协作模式,成功实现了对多地红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创新传播。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利用信息技术,深度参与红色基因的挖掘、解读与传承,为弘扬革命精神、凝聚奋进力量贡献了充满活力与创意的青春方案。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