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肇庆学院深耕特色产业,深入郁南宋桂镇探寻乡村共富路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今日大学生网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号召,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竹海桑田共富路——郁南宋桂“政企村关建”模式实践队(以下简称 “竹海桑田” 实践队)奔赴云浮市郁南县宋桂镇,开启了一场以 “政企村协作” 为核心的乡村调研之旅。通过访谈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加深对当地竹材加工产业链的了解、倾听企业对宋桂镇乡村振兴发展的期盼和心声。

                   
图为宋桂镇蚕桑公园航拍图。刘鑫 供图。
 
   郁南县宋桂镇地处小丘陵地带,地理环境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土壤肥沃,为桑蚕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宋桂镇的蚕桑历史源远流长,从祖辈依时令种桑、凭巧手养蚕,到指尖剥茧缫丝的老手艺代代相传,桑叶的清香与蚕丝的柔滑早已融入乡村的肌理,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策支持层面,郁南县政府为大力推动蚕桑产业发展,积极推广 “企业(基地)+ 专业合作社 + 农户” 的新型产业化养蚕模式,全面提升蚕桑产业结构,提高蚕桑产业效率。宋桂镇采取 “党支部 + 公司 + 合作社 + 农户” 党社联建模式,通过村集体土地流转租地 800 多亩,联农带农种桑 3000 多亩,农户以土地承包权、种桑养蚕等方式入股合作社获取收益分红,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和村集体、群众增收。​
1.聚焦竹桑产业:共话发展现状与挑战
   抵达宋桂镇后,实践队首站前往镇人民政府参加座谈会。会上,双方围绕当地竹、桑农产业链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规划展开深入交流。
座谈中,镇政府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产业布局与政策支持方向,通过引入农业龙头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蚕桑产业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等举措,宋桂镇蚕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为村民增收致富和乡村集体经济壮大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实践团接下来的调研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也让队员们对 “政企村” 协作模式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有了初步认识。
                   
图为“竹海桑田” 实践队成员来与宋桂镇人民政府开展座谈会。刘采玉 供图。
 
2.沉浸式实地考察,感知业态活力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产业发展,实践队走进宋桂镇蚕桑种植党员研学基地,沉浸式体验蚕桑产业全链条。从桑园的种植管理到蚕茧的采收加工,再到蚕丝的制作工艺品,队员们近距离观察种桑养蚕的每一个环节,深刻体会到当地如何通过技术攻关让 “小蚕茧” 成为拉动 “大经济” 的引擎,感受 “丝路之源” 的科技力量与匠人精神。       
图为“竹海桑田” 实践队成员认真聆听宋桂镇蚕桑种植党员研学基地工作人员的解说。黎美婷 供图。
3.深入田间地头:细探种桑植竹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种桑植竹的现状,实践队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走访调研。通过聆听讲解、实地观摩、访谈交流等方式,运用记录、拍摄、小型问卷等手段,全面收集了当地发展种桑植竹产业模式的信息。农户们表示,现在种桑养蚕、植竹挖笋有固定的回收渠道,心里更有底了,这也让实践队看到了当地竹桑产业在带动农户增收方面取得的实效。
图为“竹海桑田” 实践队成员对宋桂镇马安村的当地农户开展深度访谈。陈兮涵 供图。
    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走访、与农户和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初步调研发现,当地桑蚕产业依托“公司+农户+村集体”模式,有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一定规模,还打造了兼具产业示范与文旅融合功能的基地;竹子产业则通过“企业+政府+农户”模式发展,吊丝单竹笋和竹纤维产业各具特点,电商渗透率较高。综上所述,两大产业有“土生金”潜力,通过打造“一村一品”区域特色品牌,让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农户,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从探问政府扶持到深耕竹海桑田,再到参观企业生产链,队员们深刻理解了“政企村协作”对当地竹桑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作用,更在实践中坚定了青年学子扎根基层、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念。(通讯员 林嘉楠 刘鸿诗 黄淑怡 郑媛绚 彭沛姗)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