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薪火相传·红色基因赓续实践团”深入调研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薪火相传·红色基因赓续实践团
   
      8月11日-8月14日,为深入探究红色文化传承路径,深刻领悟党的领导,树立爱党报国信念,南京财经大学“薪火相传·红色基因赓续”实践团队携当地小学学生走进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充分挖掘革命旧址在新时代的育人价值。
      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系统展现了该地在中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贡献。步入庄严肃穆的序厅,一座高3.2米、宽8米的青铜浮雕《山海丰碑》矗立眼前,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献身于革命的群体形象。随后,团队成员重点参观了实物展柜中的历史见证物。在馆内,团队首先参观了连云港革命斗争历史的陈列。大量实物展品留下历史的痕迹,如带有战争痕迹的军装、承载历史信息的文献档案等。一件标识清晰、布满弹孔与磨损痕迹的八路军军装,是战争残酷性的直接物证。同时展出的多份泛黄历史文件,包括作战命令、会议记录、宣传标语及地方党组织的报告等因其原始性和完整性,成为了研究当时连云港地区的相关政策与革命动员的宝贵的原始凭证。
      纪念馆的核心展示区域“史实长廊”,系统梳理展现出了连云港在民族救亡图存宏大叙事中的关键节点及其贡献。纪念馆展板详细展示了1943年赣榆战役的背景、八路军作战过程及其成果——攻克赣榆县城,歼灭日伪军有生力量同时巩固扩大滨海抗日根据地。通过照片、文献及文字说明,也说明刘少奇、陈毅等领导人在抗战关键期亲临连云港(时属滨海根据地)指导工作部署战略,对根据地的建设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专题展区以半景画与声光电技术重现了1941年3月26日战斗场景——八路军115师教导2旅6团3连18名战士,在指导员谢凤山的带领下在青口镇火叉巷阻击十倍之敌。互动屏可查询每位烈士信息:年龄最小的王世兰仅16岁,班长张秀山牺牲时怀揣未写完的家书。纪念馆近年新发现的《滨海军区战报》记载,此战为大部队转移赢得5小时,保全群众400余人。学生队伍里有几个女孩子悄悄红了眼眶,英雄的故事让他们更知幸福生活的不易。
       回望来路,砥砺前行。此次实地研学,让队员们和学生们更加认识到自己的家乡连云港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伟大洪流中,同样书写了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篇章: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留下光辉足迹;这里曾是重要的海上秘密交通线节点,保障了人员与物资的畅通;这里的人民群众踊跃支前,“小推车推出大胜利”的故事感人至深……一件件文献、一幅幅图片、一幕幕场景复原,将队员们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让教科书上的文字真正变得可感可触、可敬可佩。脚下这片土地,不再是抽象的地理概念,而是一方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奋斗足迹与牺牲热血的红色沃土,这份独特的红色基因,是港城青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代代相传。
      一次参观,是带领学生们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一场薪火相传的庄严接力。那些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英烈们,其精神的光芒穿越历史的烟云,依然璀璨夺目,照亮着后来者前行的道路。通过此次调研,“薪火相传”实践队的队员们,必将铭记这次寻根铸魂之旅的深刻启示,将信仰的火种深植心田,将红色的基因融入血脉。未来,他们将以先烈为镜,校准青春航向,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奋力奔跑,勇毅前行,用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先辈的崭新业绩,接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