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医疗护理系“薪火医行”实践队在闽侯县社会福利中心开展充满温情的义诊活动时,意外结识了两位特殊的老兵——一位是抗美援越解放军将士林美秀;另一位则是老兵肖声增。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这场跨越时代的对话让实践队员们深切感受到英雄精神的永恒力量。
在义诊现场,林美秀爷爷颤抖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缓缓滑动,最终定格在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照片里19岁的少年目光如炬,胸前的子弹袋和腰间刺刀闪烁着寒光,仿佛在诉说着那段难忘的岁月。
“越南的条件是非常的艰苦……”林爷爷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极端气温的越南战场上,不仅要时刻注意美军轰炸、扛着沉重的物资送到前线,还要冒着被雨林淹没或炮火覆盖的危险。
“当时我身上一把冲锋枪,一把手枪,还挂着手榴弹!”我们从林爷爷质朴的话语中感受到了深深的自豪。当他翻到一张合影时,声音突然哽咽:“这是战争结束后跟我战友们的合照……”林爷爷用含糊的话语向我们一一介绍如今这些战友的去向,大部分已不在人世或生活无法自理。泪水顺着老人布满皱纹的脸颊滚落,这位曾经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老英雄,此刻像个孩子般泣不成声。
临别时,队员们向老人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军礼。让人震撼的是,这位78岁的老兵立即挺直腰板,回以一个教科书般完美的军礼。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位垂暮老人,而是一位永远年轻的战士。
408房间的主人叫肖声增,这位兵龄长达几十年的老人,用朴实的话语向我们讲述了他的青葱岁月。
“能为国家出份力,让身后的家安稳,就是最荣幸的事!”说到战友时,老人眼中泛起泪光。这份将个人情感融入家国大义的选择,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什么是“信仰武装灵魂”。
从1937年卢沟桥畔划破夜空的枪炮轰鸣,到1945年芷江受降仪式上落下的胜利笔迹,再到六七十年代友谊关前驶向远方的援越列车,那些在烽火中挺立的老兵们,将功名深藏进岁月褶皱,用滚烫热血与不屈生命在民族与友邦的危难之际,书写了一部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青年一代肩头的义诊物品,承载的不仅是对生命健康的温暖守护,更是一种穿越岁月的精神接力。这场由青春力量自发涌动的义诊,恰似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的鲜活注脚——它清晰地昭示:英雄的精神永不褪色,红色的基因必将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
(来源:福州英华职业学院医疗护理系“薪火医行”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