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我校组织迷彩青春“薪火逐光”志愿服务队,怀着满腔敬意,前往潍坊古炮台旧址开展学习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抵达旧址后,队员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沿着斑驳的炮座、锈蚀却依旧挺立的炮身缓步前行,认真聆听古炮台的历史过往潍坊古炮台屹立于白浪河桥东岸,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61年,为抵御捻军进攻,炮台得到扩建,古炮台上保存着两台由生铁铸成的火炮,单重约1吨,炮身长350厘米,直径22厘米,炮身正面铸有“大清同治元年兵部监制”字样,在潍县战役中,古炮台是解放东城的关键战场,西墙之上至今还保留着众多弹孔,默默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作为潍坊城防历史的重要实物,它不仅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抗争记忆,也是研究胶东军事防御和建筑工艺的重要资料,如今更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文化地标。
学习环节结束后,队员们迅速转换角色,与这里的古炮台修缮工作者并肩协作,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大家小心翼翼地清理炮台拱洞中掉落的碎砖,协助工作者修复局部破损的砖石结构,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文物修缮的基础技巧。过程中,汗水浸湿了迷彩服,但队员们始终保持专注——清理拱洞时的轻缓动作,搬运修缮材料时的谨慎态度,都彰显着对历史文物的敬畏。这种亲身体验,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的意义,也切实感受到作为当代军士生的责任担当: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军事知识,更要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用实际行动守护先辈留下的精神财富。
本次活动的意义深远:一方面,通过“沉浸式”学习与“实践性”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让红色教育从书本走向现实,让队员们对潍坊古炮台的历史价值和精神内涵有了更直观、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筑牢了爱国爱军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修缮文物的实践让军士生们将“担当”二字落到实处,既提升了文物保护意识,也强化了“守护”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既是对历史文物的守护,更是对先辈精神的传承,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中,始终以初心践行使命,以行动传承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