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7月14日至8月1日,广东海洋大学(简称GDOU)百川育才队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苏溪开展“百千万工程”义教活动。期间开设心理课、政治课、科普课等多类课程,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助力学生成长,于8月1日结营,为夏日苏溪书写育人故事。
7月的苏溪,蝉鸣渐起,广东海洋大学百川育才队的义教课堂在此火热开展。从7月14日到8月1日,20余天里,一间间教室成为知识传递与心灵交流的场域,多元课程为学生们编织成长经纬。
心理课上,“巧妙化解冲突”教学成为焦点。课堂里,老师引导学生围坐交流,“当和同学因为玩具争吵时,大家会怎么做?”问题抛出后,学生们踊跃发言。有的说“我会先听他怎么说”,有的分享“我试过换个角度想,可能他也很喜欢那个玩具”。老师借助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让“倾听心声、换位思考”不再是书本概念,而是可实践的沟通方法。学生李明课后说:“现在和同桌闹别扭,我知道先不吵,听听他想法,矛盾真的容易解决啦。”
政治课聚焦“懂维权、敢发声”。老师用简单案例切入,“如果买的零食过期了,怎么维护自己权益?”学生们从懵懂到积极思考,在问答互动里,明白“以法为盾”不是遥不可及。“原来遇到这种事,要保存证据、找相关部门,我们也能守护自己权益!”学生王悦的话,折射出课程带来的认知改变。
常识课上,《孟子》经典润泽童心。“‘仁者爱人’是什么意思呀?”老师以故事为引,解读语句含义,还组织“经典故事会”,让学生用现代视角重述孟子典故。学生们听得入神,课后还主动交流感悟,“孟子的话,让我知道要对别人好”,传统文化的种子悄然播撒。
此外,文化宣传课探秘傩戏面具,绿色科普课倡导共筑绿色未来,语文写作课捕捉生活细节,音乐课合唱《明天会更好》,心理健康课建立“眼泪档案”,哲学启蒙课辨析唯物与唯心,物理课认识金属特性,知识科普课了解红树林……每一门课,都以独特方式拓宽学生视野,成为校园新闻里生动的育人注脚。
这些返家乡队员,用课堂作笔,以陪伴为墨,在苏溪义教的画卷里,书写着青年返乡实践的担当。他们或许不是专业教师,却以真诚与热忱,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让返家乡实践不止于“参与”,更在于“赋能”——赋能学生成长,也赋能自身对家乡、对教育的理解。
图为广东海洋大学百川育才队义教课上,老师引导学生交流。百川育才队 供图
队长:麦少游
队员:曾乐晴 曹优 刘洁怡 黎艳春 童麦 袁宝璇 何嘉仪 梁盈 蔡丽敏 吴宝纯 林芷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