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号召,践行广大青年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核心目标,2025年7月,西北大学哲学学院“智链猕乡,眉坞兴农”社会实践团赴宝鸡市眉县,开展为时七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乡村一线,锚定智慧农业、自动化产业链、数字化电商等领域开展调研与实践工作,为乡村数字化建设和智慧乡村振兴擘画青春经纬。
在三寨村,实践团通过问卷与采访结合的方式,走访当地果农,了解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目前,村里生态农庄在龙头企业引领下,引入物联网技术与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采用果肥结合、果园托管的新型管理模式;企业还运用AI技术实时监测果品品质、气象条件和土壤状况,推动猕猴桃标准化生产,为产业提质打下基础。 销售端,三寨村已形成“企业+果贩+电商”的多元化格局。传统的向龙头企业订单供货、果贩集中收购仍是主要渠道,同时,部分农户主动尝试电商直播销售,其中头部农户年销量可达数百箱,还能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增收,为农产品销售开辟了新路径。

据村委会介绍,三寨村现有猕猴桃种植面积约3500亩,农户890余户,产业以个体散户种植为主。为支持产业发展,当地不仅提供种植技术指导,还推行农业保险政策——农户自缴100元/亩,最高可获3000元/亩理赔,有效降低生产风险,提升果农种植积极性。

面向未来,三寨村正推进村级规模化电商发展体系建设,计划以更开放的场景、更完备的标准、更包容的生态,将智慧乡村电商的“流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增量”,让平台、直播、数据成为助力产业升级、村民增收的新支撑。 实践队分析认为,三寨村以猕猴桃产业为核心,通过“政府+企业+果农”三方协同模式,整合资源,既推动了产业标准化、数字化发展,又拓宽了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样本。

此次调研,不仅让我们收集到丰富的产业数据,更让我们跳出书本,理解了乡村振兴的复杂性与实践性。走进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与三寨村,于我们而言,是一次从理论走向实践、深度触摸乡村振兴脉搏的珍贵旅程,更让我们对 “科技赋能农业”“多方协同兴农” 有了真切且深刻的感悟。我们深知,高校学子不应只停留在理论研究,更应走进乡村、倾听需求,未来也希望能将此次调研所得转化为有价值的建议,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增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