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青春足踏旌德 零距离“解码”红色与传承 ——“丹心映翠,旌心旌德”: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 三下乡实践团队探秘旌德红色根脉与文化瑰宝总纪

    发布时间:2025-08-28     阅读
    来源:汪恒宇
2025年7月7日至9日,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丹心映翠·旌心旌德”发展成就观察团赴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先后走访县委党史地方志室、革命纪念馆、非遗文化工坊及先烈故居,以实地调研形式探寻红色根脉,解码文化传承,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初心对话”。
探访党史馆:追溯信仰之源
实践团首站走进旌德县委党史地方志室,重点调研“六号银像”等革命文物。据党史馆工作人员介绍,该银像为国家一级文物,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在皖南地区的早期传播历程。1924年,共产党员梅大栋将银像从安源路矿带回旌德,以农民夜校为阵地传播革命思想,其弟梅大梁在19岁时为守护信仰壮烈牺牲。实践团通过观看纪录片《六号银像》、研读史料,系统梳理了梅氏三代守护革命火种的历史细节。
体验非遗技艺:传承文化根脉
在版书镇木活字印刷术非遗工坊,实践团成员观摩了“写样、刻字、检字、刷印”等传统工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了木活字的制作与印刷过程,其“横细竖粗、方中见圆”的字体讲究让团队成员直观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团队成员潘化庚参与体验印刷操作后表示:“亲手印制文字时,深切体会到非遗技艺中蕴含的工匠精神。”据工坊负责人介绍,版书镇木活字印刷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通过“红色主题作品创作”探索传统技艺的当代转化。

走进革命遗址:叩问精神高地
实践团在版书镇王家村参观了胡明纪念馆与皖南革命历史纪念博物馆。通过讲解员介绍,团队了解到1941年皖南事变后,胡明率部在旌德山区坚持游击斗争,以“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跟敌人干到底”的精神开展革命工作。馆内一组“军民鱼水情”老照片记录了村民冒死为游击队送粮、战士助农插秧的历史场景,展现了革命年代的群众基础。
活动尾声,实践团在党史馆内举行“红色诵读”活动,集体朗读革命先辈宣言。此次旌德之行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形式,让青年学子在实地调研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持续传承红色基因,用青春力量续写“丹心映翠”的新时代篇章。

 
责编:周云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