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西华大学星野知行实践队:童声传雅语,乡音映通言

    发布时间:2025-08-28     阅读
    来源:西华大学星野知行实践队

  2025年7 月上旬,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星野知行” 实践队带着精心筹备的“童声同语”普通话课堂,来到了位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的天星村,在这片方言浸润的土地,为村里的孩子们架起一座通往更广阔世界的语言桥梁。

一堂课,让方言与普通话 “面对面”

  在课堂上,老师引导小朋友尝试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引发了孩子们自我挑战的兴趣。随后,老师播放了一段视频,内容为同一语义分别以四川方言和普通话表达,二者在发音及用词上的差异清晰呈现。这使得孩子们产生了 “‘啥子’对应的普通话词汇为‘什么’” 的认知,他们带着好奇小声模仿,对语言差异的探究热情由此被激发。

  队员在讲解普通话发展历程。黄涛摄

  老师还详细讲解了普通话的起源与发展,从古代雅言到现代标准语,其间穿插的生动故事帮助孩子们理解:“现在所说的普通话,是逐步演变而来的。”

方言 “小困扰”?这里有专属 “纠音法宝”

  四川方言区的孩子说普通话,总有几个绕不开的 “小难题”。针对平翘舌音这个 “老大难”,老师举着卡片笑着说:“大家看,‘四’和‘十’不一样哦!‘四川’的‘四’,牙齿要轻轻咬着舌尖,发‘sī’的音;而‘十’呢,舌尖要翘起来……”

  学生们正在练习如何正确发音。黄涛摄

  教室里随即响起 “sī——”“shí——” 的发音声。孩子们有的抿嘴练习,有的与同桌相互纠正发音,态度认真。除单字练习外,绕口令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氛围。“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年龄稍大的孩子能逐步念准,年龄较小的则在老师引导下逐字纠正,发音愈发熟练。

  这些教学设计基于实践队的前期准备:他们深入研究四川方言的音系特点,将发音难点转化为适合儿童理解和参与的游戏形式,使发音纠正过程更具趣味性。

从课堂到心田,种下一颗 “走出去” 的种子

  课后,小女孩小雨向小伙伴提及,实践队成员的教学让她掌握了一些普通话用法,例如 “一本书” 不能说成 “一本子书”,以及 “四” 和 “十” 的区别,并且像 “小老师” 一样复述课堂知识点。

  同学在向实践队员展示用正确的发音朗读。黄涛摄

  村书记表示,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标准发音,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对国家通用语言的热爱,而说好普通话能为他们未来走出大山、拓展社交与视野提供助力。

  这堂 “童声同语” 推普课的意义已超出基础教学范畴。它帮助孩子们通过语言探索世界,也为乡村与外部世界的连接搭建了桥梁。大学生们的实践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责编:周云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