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学生网,社会实践报告投稿平台
今日大学生网

鸡血石雕传承现状调研:代际接力中的坚守与创新——老匠人守艺根脉,新力量直播拓路

发布时间:2025-07-11     阅读
       近期,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针对“鸡血石雕技艺传承人的世代交替”问题,深入杭州市临安区进行了细致的调研工作。他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问经销商以及与网络直播从业者交流等多种方式,以探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传承途径。
  调研团队共收集到超过500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揭示了公众对鸡血石雕认知的差异性:一方面,有市民对鸡血石雕作为临安地区特色文化的价值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亦有相当数量的人士表示仅对鸡血石雕有所耳闻,对其具体内涵并不熟悉。在受访的家长中,有人表示虽然会带孩子去了解鸡血石雕,但系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机会仍然稀缺,这反映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方面尚存在一定的不足。
 
  老匠人的坚守:以匠心护石料
  留会民,从业鸡血石雕已三十九载,亲历了行业兴衰。自一九八六年从初中毕业即投身此道,他始终秉持“先理解石材特性再施以刀法”的原则。面对石材的缺陷,他宁愿调整设计方案,也不愿机械地遵循图纸施工。“难得一见的优质石材,不应因微小瑕疵而被废弃。”他的工作室集原石挑选、雕刻及成品制作于一体,主要依靠长期客户关系维系业务。尽管经济低迷导致众多同行店铺关闭,他依然坚守岗位,并指导徒弟们。其中一位徒弟在临安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专注于大型雕刻作品,使得这一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直播一代的突围:年轻力量探新路
  与资深工匠迥异,年轻从业者正通过网络直播开辟新天地。80后主播梅征因实体店经营遭遇困境而转向网络直播,期望借助新媒体渠道传承文化。他坦承收入并不稳定,月收入在数千至万元之间波动,而昌化鸡血石矿场封矿十余年导致的原材料稀缺,构成了其面临的最大挑战。
  90后汪林莉与00后弟弟汪林涛组成网络直播的姐弟组合,成为行业新兴力量。汪林莉初入行时对石料一无所知,在父亲的指导下逐一枚学习,甚至亲自使用篆刻刀尝试石料,如今她能够清晰地向观众阐释石料的质地与品味。她的直播以“福利款”为突破口,从几十到几百元的亲民产品开始,逐步引导客户接受高品质的收藏品。弟弟汪林涛则擅长解析鸡血石的价值,从血色的多少、底地的软硬到冻地的通透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观众理解价格差异,并主打性价比策略,通过自产自销降低成本。在直播中,姐弟俩坚持诚信原则,如实告知产地,并向观众普及保养知识,如避免暴晒、防止磕碰等。
  调查研究发现,老一辈工匠依赖线下渠道和熟客关系,而年轻人则拥抱线上新生态,尽管两代人选择的道路不同,但都以“懂石、爱石”为核心。留会民认为“读书好不一定能雕刻好,思路与灵感更为重要”,梅征则强调“了解与热爱是传承的前提”,两代人的理念在“匠心”上达成了共识。
  当前,鸡血石雕刻艺术正处于代际交替的关键时期,老一辈工匠守护的传统技艺与年轻一代探索的创新路径,共同描绘了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传承蓝图。如何激励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依然是一个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努力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欣芃、吴梦如    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人文艺术学院
责编:周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鸡血石雕传承现状调研:代际接力中的坚守与创新——老匠人守艺根脉,新力量直播拓路
  • “逐梦”问道鞍山村,解码共富新路径——浙工商职院学子深入调研“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实例
  • 理论宣讲怎样更“对味”?湖师学子走进基层找答案
  • 铁脉铸魂照初心 薪火相传续华章——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实践团队探访老营革命烈士陵园
  • 多维视角,共探铁道兵精神 | 杨立刚、何家坤、李知发深度访谈纪实
  • 走进桥隧观实战 开放共享启新篇——电信学院桥下空间实践队赴上海浦江桥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 探寻铁路交汇点:见证交通脉络,感悟历史意义
  • 豫北医学院赴平原示范区凤湖景区急救宣讲团
  • 追寻历史印记,传承民族精神——记6月30日暑期社会实践团探访宁波红色遗址
  • 山建大丹心织梦青年团:非遗传承进社区 温情陪伴暖夕阳